必修三 一 1 人体的稳态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也经常出现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人体是怎样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
3.掌握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机制,以及肾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4.理解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以及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
5.理解人体中血糖平衡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能力目标:1.获得对图表信息识别、分析、理解的能力。
2.能运用掌握的基本原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情感目标:
1.关注由于水和电解质失衡引起的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2.关注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中暑等疾病,学会中暑的自我预防和急救。 3.关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及肾的调节作用。 3.人体体温的调节的机制。
4.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机制,糖尿病及其防治。
(2)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教材初步分析→互动解决问题
1.充分运用图解形式,对知识重点进行有层次地分析,并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整体性的把握。 2.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或实验模型等,以动态形式解决知识难点。
1
3.运用信息平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体温调节
1、激趣揭题
进行课前材料阅读,设疑为什么在严寒或酷暑的条件下,人类仍然可以生存,人是如何调节体温以适应环境的?
2、联系实际,提出理论,获得新知
以情境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明测量体温时的注意事项,推导体温的概念,了解体温动态平衡的含义及其意义
?本环节为本课重点,通过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并使学生明确体温动态平衡的含义及其意义
4、对比数据,小组探究
?四人一小组,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参照人体在适温、严寒、酷暑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图,明确
产热和散热器官或部位是什么,以及产热和散热的方式和过程 5、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观看皮肤冷觉条件下调节的动画,引导学生构建反射弧,并请同学们自主构建温觉条件下神经-体
液调节的知识。 6、知识迁移,形成沉淀
?让学生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7、作业巩固
2
(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2问题探究 降解教材
2.1问题一 人体摄入水和排出水的途径有哪些?
分解为若干小问题:①摄入和排出水的器官或组织有哪些?②主要的途径是什么?③摄
入水量和排出水量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分析课本上面的相关表格,然后让学生自己做答。最后引导学生总
结(内容见课件)
2.2问题二 人体摄入水和排出水量有差别时,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
关知识。问题分解: ① 摄入水过多或过少,或者吃的食物过咸,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②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调节功能是什么?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及其作用部位?③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还能分泌哪些激素?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学生对水的调节就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然后通过练习来强化,比如可以列举尿崩疹来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他们学会用以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相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相关具体调节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后,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
2.3 问题三 人体是如何维持无机盐的平衡的?学生阅读教材。问题分解如下:①钠钾对维持细胞
内外渗透压有何作用?②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以钠和钾为例)的量怎样?③摄入和排出的途径有哪些?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总结订正见课件。
2.4 问题四 如果人体钾或钠偏离正常的生理指标,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学生阅读教材。分
解如下:①醛固酮激素的分泌部位及其作用部位?醛固酮激素的化学本质及其生理功能?在调节水分上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有何区别?课件展示调节过程。
以上四个大问题解决后,学生回答课前设计的问题及课本旁栏思考题,强化生物学语言
的准确性,以期达到及时反馈的作用。
3对比分析,解答容易混淆的问题:
3.1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引起对机体失水的关注。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三种失水的原因及
其解决办法。
3.2 要求学生比较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激素 。
师生互动,通过表格对比总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4反馈练习
(四)血糖的调节
(五)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课前准备:分组 准备汇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艾滋病和器官移植等
2、问题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关于中小学学生接种乙脑疫苗或乙肝疫苗的教育宣传片,然后教
师提问:为什么国家要提倡接种这些疫苗呢?这就要用今天的免疫学知识来解释。进而引出新课。 3、探究新知
(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免疫的概念 (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
第一道防线是由 第二道防线是由
然后提出问题: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个别发言。师生归纳总结并有课件显示: (1)先天存在(2)非特异性
人体还有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 (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下内容:
(1)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造血
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体液中有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4.抗原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1)由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两种性能。(2)是否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抗原?(3)抗原具有哪些性质呢?(4)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知识。 (5.抗体
教师播放资料,并介绍抗体的发现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归纳总结。 教师再重述抗体的概念。 抗体的分布:
那么,抗体是由哪里产生呢?
(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前者叫体液免疫,后者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都包括三个阶段。 动画播放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然后简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并简单讲述。
提问学生用语言归纳体液免疫的发生过程(并用课件逐步显示):
如果抗原侵入了细胞内部,抗体能否发挥作用?不能。接着简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并简单
讲述。
提问学生用语言归纳细胞免疫的发生过程(并用课件逐步显示) (7.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间的关系
教师设计两者不同点的表格,学生完善,并用课件逐步显示 (8.小结,以知识框架(即板书)的形式小结本节内容及重 (9.练习反馈知识
(10.同学汇报交流: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的过敏反应、艾滋病和器官移植等知识分组进行
汇总并做介绍。
四、板书设计
4
§2.1.2体温调节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一)体温的概念:身体内部温度。 ?(二)常用代表体温:口腔、腋窝、直肠
?(三)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调节:(生理性调节) ?(一)体温的来源
?(二)体温的调节 :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
?3体温调节的局限性: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
冷觉感受器 图 温觉感受器 图 五、教学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