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在生产或流通过程中,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经过供、产、销(或购、销、存)不同阶段的资金形态依次转化和更替,这种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过程,就是流动资金周转。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天数来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实际占用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周转速度越慢。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360?全年产品销售收入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360?全年度商品纯销售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以某工业企业为例,该企业上年度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64.8天。本年度产品销
售收入为190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300万元,则本年度该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
360?19,000,0003,000,000?56.9(天)
据上述计算,则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度64.8天加快了7.9天,这
反映了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工商企业流动资金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关系
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时工商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规模,决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规模。同时,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规模,也反作用于企业生产和流通的规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作为信贷资金,自身不会创造使用价值,也不会增殖。它只会与生产流通相结合,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才能进入预付、周转、增殖的运转轨道。因此,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程度,决定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益程度。银行要发挥作用,保证流动资金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型,必须加强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
四、银行管理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原则与规定
(一)坚持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专用基金分别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
企业流动资金只准用于生产流通周转和经营活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不得使用专用基金和其他财政性开支。
(二)实行流动资金计划管理
实行流动资金计划管理,建立健全流动资金管理责任制,坚持资金与物资相结合,正确使用和管理流动资金,保证流动资金完整无缺。
(三)新建、扩建企业要有铺地自有流动资金
工业生产企业,物资供销企业和零售商业企业的铺底自有资金,最低不得少于计划需要量的30%;商业批发企业的自有铺底资金不得少于10%。
(四)建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补充制度
企业每年应从留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增补自有流动资金。
第81页 (五)企业库存物资和商品,因国家统一调整价格而增殖部分,要按规定定调增国拨或自有流动资金,不得用于上交财政或作为企业收益。
第三节 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一、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基本原则
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基本原则:贷款按计划发放和使用,必须有经济担保,必须按期归还和计划利息,以及”区别对待,择优扶植”。这四条原则是银行管理贷款、企业使用贷款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第十一章 农业信贷
一、什么是农业信贷
农业信贷是银行与农业各种经营单位以货币形式进行的借贷往来的活动。信贷包括贷款和存款,即授信、受信两个方面。存款为银行的受信业务,贷款为银行的授信业务。但通常所说的农业信贷,实际上是仅指对这些产业部门的贷款业务。 二、农业信贷资金运动的特点
农业信贷资金运动除具有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的共同特征外,还要受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水平与商品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农业信贷资金运动受生产资金特点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经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其生产资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农业的季节性强。生产周期较长。农业生产过程受生物的生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的时间与 的时间相一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2.农业经营分散。
3.农业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二)农业信贷资金运动受商品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信贷的方针和原则
一、农业信贷的方针
“支持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讲求经济效益”是农村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农业信贷的方针。 二、农业信贷的原则
根据银行信贷一般原则,结合农业信贷特点,发放农业信贷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 (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 (三)确有物资保证,讲求实效的原则 (四)有借有还,按期归还的原则
第三节 农业信贷的目标和任务
一、农业信贷的目标
第82页
农业信贷(指农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的一般目标,是适应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努力筹措资金,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资金。 二、农业信贷的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农业信贷的主要任务是:支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考虑到农用物资和贷款的可供量,同时还受国家信贷计划的制约,要将农业信贷的总量需求同可供量进行平衡。
(二)农业贷款结构目标
农业贷款结构目标是指贷款投向要符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和地区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信贷资金占用正常。确定贷款结构的目标,要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支持农业基础建设, 常规农业的生产水平;支持农业资源开发,扩大农业生产能力;支持推广农业科学体系,提高经济效益。 三、农业信贷的职能作用
农业信贷的职能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聚集和投放资金,满足农业生产合理地资金需要;二是综合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三是调节农业经济活动;四是监督生产单位的经济活动。
第四节 农业信贷的对象和条件
一、农业信贷的对象
农业信贷的对象,目前有以下几种: (一)国营农业企业
(二)农业生产集体经济组织 (三)农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 (四)经营农户
(五)农村信用合作社
二、农业信贷对象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借款单位应是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工商、交通运输、建筑等企业必须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有营业执照。借款单位和个人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合法证明,并自愿向所在地农业银行营业机构提出借款申请。
(二)借款单位和个人从事的生茶经营项目,要符合国家的法令,政策及农业区域规划;物资、能源、交通等条件落实;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产品符合社会需要;预测经济效益好,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三)各国国营农业企业、农办工商企业、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合理的受益分配办法,有明确的债务清偿规定。
(四)借款单位和个人应具有符合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五)借款单位要在农业银行开立账户,恪守信用,接受银行的监督和检查;按照规定向银行提供生产、财务计划、借款计划,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
第五节 农业贷款管理
一、农业贷款目标管理
(一)农业贷款总量管理
确定农业贷款的总量目标,既要适应农业发展正常的、合理的资金需要,又要
第83页 战略目标出发,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将年度农业贷款投放总额分为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在农业各个产业之间、贷款对象之间、不同经济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三)农业贷款营运目标
农业贷款的营运目标是农业信贷资金运用的效率所要达到的预期水平。营运目标确定后,基层银行即可据此编制具体业务计划,并采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的办法组织实施。
(四)农业贷款效益目标
制定农业贷款效益目标,是对农贷资金的运用提出期望达到的效益水平。贷款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借款户经济效益和信贷资金效益,农业贷款效益目标要体现社会、借款户和银行本身三者效益的统一。 二、农业贷款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是管理的客体,是按照一定的目标所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生产、建设、经营以及相关的服务等的实践活动。农业项目就是以农业产业、农业组织等为对象的实践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项目划分为若干类型。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作为对象,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对项目的提出到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设计、论证、组织、协调、监测、控制、检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确定意向,就是根据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实施者提出的项目建议书、借款申请书等文件,在调查选择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初步计算,是对项目进行评价预评估,是进行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和重要基础。
评估论证,就是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政策或法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一步开展对项目的审查、评定、论证和估价,是项目准备时期的最高形式。
签订合同,就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信贷资金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营。
监测控制,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在项目实施中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项目执行时期贷款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是抓好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两个环节。
按约收贷,就是按照借款契约(合同)及时收回期货款。
总结评价,项目竣工后要对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考察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三)农业项目贷款的特征
第84页
农业项目贷款具有以下特征:
1.开发性。绝大多数项目都是自然资源、关键措施、配套体系的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常规性生产经营。
2.长期性。由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属性所决定,有些项目的预期要长于其他产业。 1. 农贷计划执行情况?2. 实际净投放额?100%
计划投放额有效贷款额农业贷款有效率??100%
3.区域性。许多项目局限于一定的区域内实施。
4.综合性。广义的农业项目包括农林牧副渔,山水林田路,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等。有些贷款项目同时涉及几个产业,需配套实施,有些贷款项目如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包括范围很广。
5.可分解性(不确定性)。不少项目如种养业项目可大到全国,小到一户,项目从上到下可以层层分解。
6.兼容性。建设期与生产期,劳务投产与资金、物资投入,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等等,没有严格的界定划分。
7.政策性。许多项目的贷款时履行政府职能的政策性贷款。 三、农业贷款的规范化管理
(一)农业贷款程序
农业贷款程序包括贷款申请、贷款审查与审批、贷款发放、贷款监督检查、贷款偿还、贷款总结分析等。
(二)农业贷款合同
使用农业贷款发展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涉及到银行和借款户双方的经济和法律关系,办理农业贷款,借贷双方应按照《借款合同条例》的规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合同,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农业贷款考核与监督
考核农业贷款要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即考核农业贷款的社会效益和信贷效率。外部考核指标主要有:
1.贷款产值率,公式为:
贷款产值率?农业总产值贷款累放额(或平均余额)?100%
2.贷款纯收入率,公式为:
贷款纯收入率?农业纯收入贷款累放额?100%
3.贷款销售收入率,公式为:
贷款销售收入率?销售收入额贷款累放额?100%
内部考核指标主要有贷款计划完成情况、农业贷款有效率、到期贷款收回率、非正常贷款占用率和贷款收息率。农业贷款内部考核主要反映农业贷款的营运、占用及吸收情况,综合反映农业贷款的信贷效益。内部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有:
第85页 贷款累放额3. 到期贷款收回率?本期到期贷款收回额本期到期贷款总额?100%
4. 非正常贷款占用率?非正常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00%
5.
贷款收喜率?贷款利息收入额贷款平均余额?100%
四、农业贷款期限管理
(一)农业贷款按期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按期限管理贷款,体现了农业信贷按生产规律和经济规律支持发展农业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期限管理贷款,是维护信用、增强信用观念的重要措施。 3.按期限管理贷款,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 4.按期限管理贷款,是合理运用信贷资金的基础。它可使基层银行澄清农业贷款期限的底子,并按照贷款期限编制计划,分别管理。
(二)按期限管理贷款的基本要求
一是商定合理的贷款期限;二是执行贷款期限;三是运用贷款期限营运信贷资金。
五、国营农业企业信用等级管理
(一)评定信用等级的对象
国营农业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对象是在农业银行开户的国营农业企业及农办工商业、服务业、联合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具有企业性质的其他单位。
(二)信用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是资金信用,包括逾期贷款偿还率、应付款清偿率、流动资金贷款物资保证率、挤占挪用流动资金率。二是经营管理,包括产值销售率、资金利润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结算资金占用率。三是经济实力,包括资产负债率、自有资金按规定补充比例、固定资产净值率。四是发展前景,包括资源开发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主要产品(商品)市场前景、产品商品率、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领导机构人员素质。
(三)按信用登记管理贷款
信用等级评定以后,即按信用等级进行贷款管理。对特级和一级信用企业积极给予贷款支持。一般实行信用贷款方式,免于经济担保。对二级信用企业给予适当贷款支持。坚持按标准、按计划、按效益发放贷款。原则上实行经济担保或抵押贷
第86页
款方式。对三级信用企业控制贷款。对等外信用企业停止发放新贷款,并收回旧贷款。
第六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与管理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机构依据国家赋予的权利,通过下达指标、命令、办法等行政手段来管理业务活动的方法。在信用社内部实行必要的几率约束,也是行政方法。3.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将信用社经营管理中比较稳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制度和办法用立法形式加以条理化、规范化、并以国家政权机关或授权机关的名义颁布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的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它既包括了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一个比价科学的概括。“三性”也是信用社区别于国家银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仅在建社初期适用,现在适用,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一、信用经营与管理的对象、职能和任务
(一)信用社经营与管理的对象
由于信用社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它的从业人员借助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物质技术资料,经营货币信用业务,营运各种资金,所以,信用社经营的对象是资金。而信用社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财、物诸要素。
(二)信用社经营与管理的职能
一是制定和执行经营决策;二是确定和实现经营目标;三是制定和执行经营方针;四是制定和执行经营策略。
信用社管理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监督职能和调节职能。 (三)信用社经营管理的任务
信用社经营管理的任务与信用社的基本任务紧密联系,而且只有实现经营管理的任务,才能确保基本任务的完成。信用社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基本任务是大力组织农村闲散资金,热情帮助社员和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资金困难;支持农户和集体经营单位发展商品生产;积极引导农村自由借贷,发挥民间借贷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上述任务的要求,信用社经营管理有以下四项任务:第一,有效地运用经营与管理的职能,保证经营活动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高效率地进行。第二,严格管理,从严制社,保证信用社沿着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发展。第三,最大限度地聚集资金,高效率地运用资金;不断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争取较大的经济效益。第四,提高职工素质,造成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
二、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与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原则。2.民主管理原则。3.经济核算制的原则。4.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原则。5.政治思想工作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
信用社在经营中,要有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法。1.经济方法。采取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要求信用社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和经济核算制原则。2.行政方法。行政方法就是各级管理第87页 根本保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使经营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之,在经营管理中,以经济方法为主,同时有效地利用其他方法,并把它们结合起来,有助于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搞好科学的管理。 三、信用社贷款管理的特点和方法
(一)信用社贷款官不理的特点
信用社在资金运营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1.贷款投向的广泛性。
2.信用社贷款经营的灵活性。
3.信用社贷款投向的区域性和贷款管理的复杂性。 (二)信用社贷款按比例管理 1.比例管理的意义。比例管理是根据信用社的性质、任务和资金来源于资金运用的内在联系,按照资产业务的风险大小,通过运用各种比例控制,来实现信用社资金平衡的一种方法。
2.比例管理的内容。
目前规定的具体内容是:
(1)信用社发放的各项贷款(剔除借入银行款)总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总额加可周转自有资金及其他可周转资金的75%(年度中间可略高些)。
(2)信用社的股金加各项基金之和不得少于其贷款资金总额的10%。
(3)信用社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各项贷款余额之和的20%。 (4)信用社发放的一笔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的50%。
(5)信用社的固定资产总额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加各项积累之和的30%。
第十三章 固定资产投资与贷款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指为取得某种预期的利益而进行的资金投入。
投资分广义的投资和和狭义的投资,在此,我们讲一下广义的投资。 广义的投资,一般包括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
投资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投资从实物形态来看,实际是用于建设的资金形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过程。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形成后,要通过生产和销售来收回投资。 (一)投资于社会总产品的关系。
第88页
(二)投资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
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彼此制约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投资增加依赖于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投资在总量和流向上都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投资活动的结果都会形成实际生产要素,其转化为新增长生产能力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就是通过投资而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包括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两个部分。
(一)基本建设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平地起家的新建项目;以扩大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扩建项目;为改变生产能力布局而进行的全厂性迁建项目;需要重建整个企、事业的回复项目;无折旧基金和固定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用房和职工住宅项目。
(二)更新改造投资的范围主要指利用按规定可用于更新改造的资金,对现有企业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包括设备更新)以及相互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等工程和有关工作。 四、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
(一)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投资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指对投资活动进行规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投资管理贯穿于投资过程的始终。主要工作包括:预测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决定管理的方针和体制;规划投资规模、方向和布局;研究和决策项目;组织设计和施工,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按程序协同劳动;检查和考核任务的执行情况;培训生产职工等。投资管理既是由投资活动的综合性、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投资管理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最佳效益原则;科学民主原则;责任明确原则。
(二)投资管理的内容
投资管理宏观投资管理和微观投资管理之分。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确定适度的投资规模;加强计划管理、科学管理,合理确定投资结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各种经营管理责任制。
(三)我国投资管理机构的设置
大体分为投资综合管理机构;投资实施管理机构;投资咨询及金融机构。
第二节 国家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
国内预算内投资,是指国家财政通过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一、基本建设基金制
基本建设基金制(简称“基金制”)是国家管理预算内投资的一项基本制度,从1989年1月1日起实行。
第89页 二、实行基金制的作用和意义
基本建设基金制的建立,改变了政府投资一年一定、按部门分配的老做法,使政府投资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并能周转使用。这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本建设基金制的管理原则
(一)统一管理、专项专用的原则
基本建设基金与财政性费用分开,由国家计委对基本建设基金以及其他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由建设银行按计划进行管理。基本建设基金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投资。前者主要安排给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经营,也安排一部分给有关主管部门;后者主要由主管部门管理。不论投资主体是谁,采用何种投资方式,基本建设基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确定的投资及建设用途拨付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二)按计划管理的原则
国家基本建设基金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三)按期分次拨入,年终结转的原则
国家基本建设基金由财政部按期分次拨给建设银行总行。基金实际支出数小于实际收入的,其余资金可转下年,纳入下年度基金拨付计划统筹使用。
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