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水稻区域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
一.浙江区域概况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
.
二.浙江水稻种植情况
2.1.水稻以直播主要,移栽为辅
水稻是国内第一大口粮作物,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2012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6亿亩,其中浙江水稻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种粮大户越来越多,单个大户所承包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而小面积的散户则越来越少,这非常有浙江水稻的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种植。由于直播稻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生育期缩短等优点,近些年直播稻在浙江地区逐渐扩大,已占全部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且发展迅猛,移栽稻则越来越少。预计3年以后,浙江区域直播稻将达到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传统的单季粳稻区已基本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且免耕直播发展迅速,约占直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直播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约占整个直播面积的95%以上,浙江南部的单季稻和双季稻也有零星分布,面积小而散。
.
.
2.2.以单季稻为主,双季稻继续减少
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主要粮食作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以种双季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双季早稻米质不佳等原因,本区的双季稻面积锐减,到2004年的时候单季稻种植面积已占浙江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72%左右,04年至今,单季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占到85%以上。
浙江单双季稻、籼粳稻种植区域(2012年统计) 1. 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
主要包括杭州市市区、淳安县、富阳市、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嘉兴市市区、海宁市、海盐县、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湖州市市区、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本区≥10℃的稻作期为217-222天,积温4772-4960℃,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734-905 mm。属热量中等、半干旱气候生态型。该去水稻面积占浙江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8.1%,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以单季稻为主,面积占90.4%,早晚稻面积分别占1.7%和7.9%。直播面积242.9万亩,占全省直播面积的63.8%。其中杭州市80万亩左右,占其水稻种植面积的52.1%,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市区、富阳市和桐庐县。嘉兴市直播稻106.7万亩,占其54.1%,主要分布在平湖市、海宁市、嘉善县、桐乡市 、海盐县。湖州市直播面积56.18万亩,占38.9%。主要分布在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
2. 宁波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
主要包括宁波市市区、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余姚市;舟山市的有岱山县、舟山市区等;绍兴市市区、上虞市、绍兴县、新昌县、诸暨市。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1-227天,积温4841-485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800-900 mm。属热量中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该去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7%,为我省水稻高产区。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18%、56.3%和25.7%。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24.2%和26.9%。直播稻面积82.98万亩,约占浙江全省直播面积的21.8%。绍兴市直播面积46.3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28.0%,主要分布在诸暨市、绍兴县、上虞市。
3. 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
主要包括温州市市区、苍南县、洞头县、乐清市、平阳县、瑞安市、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台州市市区、临海市、三门县、天台县、温岭市、仙居县、玉环县。本区≥10℃
.
.
的稻作期为231-242天,积温5053-542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1000 mm以上,但该区易受台风侵袭。属热量充裕、半湿润气候生态型。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0%。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25.6%、43.9%、30.45%。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33.2%和30.7%。水稻旱育秧面积73.8万亩,占全省21.7%,温州市旱育秧面积33.9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17.0%,主要分布在瑞安市、苍南县。台州市旱育秧面积39.9万亩,占其水稻面积27.0%,主要分布在仙居县、温岭市和三门县。
4. 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
主要包括金华市市区、东阳市、兰溪市、磐安县、浦江县、武义县、义乌市、永康市;衢州市市区、常山县、江山市、开化县、龙湖县。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6-230天,积温5074-5287℃,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840-968.3mm,伏旱、秋旱较为突出。属热量充裕、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7.5%。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28.0%、44.6%、27.4%。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31.8%和24.3%。水稻旱育秧面积151.7万亩,占全省44.6%,金华市旱育秧面积71.2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42.8%,主要分布在东阳市、兰溪市、义乌市、永康市和浦江县。衢州市旱育秧面积80.5万亩,占其水稻面积51.6%。
5. 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
主要包括金华市磐安县、浦江县,永康市的部分;温州市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的部分;丽水市缙云县、景宁县、丽水市区、龙泉市、青天县、庆元县、松阳县、遂昌县、云和县。水稻主要分布在河套盆地和丘陵山区的胁迫梯田。本区≥10℃的稻作期为230-243天,积温5120-5475℃,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813.7-1084.6mm,雨量充沛,但伏旱、秋旱较为突出。属热量充裕、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0.4%。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面积的9.10%、80%、10.9%。水稻旱育秧面积46.8万亩,占全省13.8%,丽水市水稻旱育秧占其水稻面积的43.2%,主要分布在龙泉市、庆元县、松阳县、景宁县、丽水市区和遂昌县。
6. 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
主要包括杭州市淳安县、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的部分;湖州市安吉县的部分;衢州市开化县。常山县的部分。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3-229天,积温4927-5271℃,水稻生长季(5-10月)降雨量在750-1100 mm,存在秋旱威胁。属热量中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生态型。该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3%。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该区水稻
.
.
面积的7.5%、85.5%、7.0%。
2.3.主要水稻种植区域的水稻品种
浙江水稻种植以杂交稻为主、常规稻为辅,其中杂交稻占到70%以上。 浙江省9个水稻区域性主导品种
早稻:甬籼15(、)、嘉育253()。晚粳稻:宁81()、秀水114() 杂交粳稻:浙优12号()、甬优12(、、、)。 杂交晚籼稻:新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Ⅱ优023().
浙江省16个水稻全省性主导品种
早稻:中早39、中嘉早17、金早47、甬籼69
晚粳稻:秀水134、浙粳22、嘉33、宁88、秀水09、绍糯9714 杂交粳稻:甬优8号
杂交晚粳稻:甬优9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钱优1号、两优培九。
2.4.主要播种期
因浙江区域水稻种植以单季稻为主,故本节重点探讨单季稻生育期
(1)3月份播种,6-7月抽穗,8月中下旬收货,之后种植西兰花等经济作物。 (2)4月份播种,7-8月抽穗,9月中旬收货,之后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 (3)5月份播种,8-9月抽穗,10月中下旬收货。 (4)6月份播种,9月份抽穗,11月上旬收货。
按水稻种植面积来比较,大部分于3-4月份播种,占了全部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在病虫害防治上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旺季6、7、8月,在10月以后水稻大部分已收货,只有零星的晚稻。
三.浙江水稻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历年来,“稻飞虱、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三化螟(钻心虫)是浙江水稻常见的病虫害”。一般而言,在温度达到25-30摄氏度、粮食充沛、田间湿度大的条件下,稻飞虱的产卵率和幼虫成活率是非常高的,并且随着冬日温度逐步上升的情况,在有稻株的稻田中,稻飞虱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稻曲病,在24-32℃区间,该病菌滋生率较高;作为“迁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