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热 学 教 案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明确传热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2.使学生明确工业生产与生活中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理解三种方式的基本计算公式,掌握基本三种方式的主要特点。 3.理解传热过程的概念,掌握基本计算公式。 4.了解《传热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 1.教学内容 传热科学的研究对象。传热科学在国民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导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计算公式。对流及对流换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计算公式。辐射换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计算公式。传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计算公式。 2.方法手段 课堂以讲授为主,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 3.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1 2 3 教学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二节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时间(min) 10 60 20 三、教学小结 1.此节内容的重点: 传 热 学 教 案 第 2 页 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影响因素;传热过程,影响因素; 2.了解内容: 传热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动态。 3.讲授时注意事项: 导热系数与对流换热系数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传热过程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区别和联系;讲授关联式时,使用单位和条件要讲清楚。 4.作业与思考题: 1-7,1-11,1-12。 传 热 学 教 案 第 3 页 第二章 稳态热传导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理解描述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2.掌握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计算公式; 3.理解导热微分方程意义,重点掌握直角坐标下导热微分方程; 4.掌握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了解各种物质中导热系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 1 教学内容 温度场、等温面及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量和热流密度,傅立叶定律;三种坐标系下导热微分方程,导热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各种简化形式;热扩散率。 2 方法手段 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 3.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1 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 第一章 第三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时间(min) 45 45 三、教学小结 1.此节内容的重点: 温度梯度、热流量和热流密度;傅立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重点掌握直角坐标下导热微分方程。 传 热 学 教 案 第 4 页 2.了解内容: 各种物质中导热系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讲授时注意事项: 明确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的矢量性,讲解傅立叶定律的物理意义时应结合等温面、温度梯度的方向;强调以能量守恒定律和微元分析得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普适性;讲清热扩散率的物理意义。 4.作业与思考题: 1-3,1-4。 传 热 学 教 案 第 5 页 第二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熟悉其数学表达式; 2.使学生了解求解平壁导热的基本方法,掌握平壁中温度的基本计算公式;了解壁中等温面的基本特点; 3.掌握热流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 1.教学内容 导热过程的几何条件、物理条件、时间条件、边界条件。 平壁导热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求解方法;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平壁、多层平壁中温度的计算公式,等温度面的基本特点;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热流量的基本计算公式,热阻的概念。 2.方法手段 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 3.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1 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四节 导热过程单值性条件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时间(min) 30 60 三、教学小结 1.此节内容的重点: 导热过程的三种边界条件;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多层平壁中温度的计算公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