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意识不够强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学生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或有迫切的愿望需要同别人研讨、交流时)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想合作。
2.培养合作技能,促进有效交流的策略。
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不够,讨论时的噪乱、辩论离题或无效等现象的出现,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学生未形成基本的合作技能。因此,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专项训练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交流,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汇集,才能融合为集体的智慧。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1)学会独立思考。(2)学会讨论。(3)学会表达。 3.把握教材,合理“合作”的策略。 (1)课前的合作为课上的探究作准备。 (2)创造性的处理教材,科学合作。 4.提升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的策略。
(1)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2)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3)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创设与教学主题贴近的各种情境,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求知与求学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由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2.设计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数学课堂中的对话,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自我,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打破教师的权威,师生共同探讨、评价,和谐共进;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不是被动接受书本的内容知识,而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赋予知识创新性;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4.在课堂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 5.教师用既具备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把评价引向深入,学生因评价而受到启迪,因受启迪而积极思考,因积极思考而提升智慧,发
展了学习的能力。由于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
十、问题和思考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初中数学教育而努力工作。 十一、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1.三年来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通过研究提高了本校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课题研究也提高了教师创造性设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 。
3.通过研究提高了本校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既是独立又是互相渗透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不懈的努力。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时时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这样做有效吗?怎样做更有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学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是我们今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