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60学时+2周)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电气操纵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一门实践性专门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以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操纵系统作为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操纵咨询题的方法,并为后续的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差不多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充分表达职业教育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有用、够用的原则,关于较难明白得和把握的PLC内部结构、组成原理,不作详细讲解,以实际的PLC应用项目作为本课程讲解的主线,突出系统的构建、指令的运用、程序的设计和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注重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应用PLC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各项目的学习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适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精选PLC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要紧内容。选用的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详实。将PLC的常用指令分解到各个项目中去,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操纵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把握典型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差不多用法,了解和把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此不仅能够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而且便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课程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项目一 可编程序操纵器基础知识 项目二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PLC操纵 编程 与 应用 技 术任务一 可编程序操纵器的差不多认识 任务二 可编程序操纵器的组成及原理 任务三 可编程序操纵器的性能指标及分类 任务四 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数据类型及内部元件 任务一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的PLC操纵 任务二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操纵 任务三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的PLC操纵 任务一 LED数码显示操纵 任务二 学校响铃操纵 任务一 应用PLC对X62W万能铣床进行电气改造 任务二 PLC在CA6140型车床改造中的应用 任务一 了解数控车床刀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任务二 数控车床刀架运动的PLC操纵 系统和编程方法,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操纵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咨询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适应。
进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力,会使用手持编程器和编程软件编制与修改一样PLC操纵程序。
(4)初步具备分析实际PLC操纵系统的能力,能合作完成简单操纵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和调试工作。
(5)能对PLC操纵系统进行日常爱护。
(6)养成良好的职业适应和职业意识,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明白得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PLC
项目三 PLC在学校的应用 项目四 应用PLC对机床的电气改造 项目五 数控车床刀架回转运动操纵技术 图1 《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课程结构框图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PLC的基础知识,把握PLC的指令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讲出PLC的差不多结构、工作原理、进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讲PLC的要紧性能指标、工作方式、安装布线的技术要求。
(3)熟练把握典型PLC的编程指令,具备编制一样复杂程度操纵程序的能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看、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猎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打算、反思、评判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通过摸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际咨询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咨询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会本领域科技进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欢乐。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咨询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良好适应。
(6)关怀国内、外科技进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