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
用时教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摩尔质量、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的含义;
2)了解它们与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运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
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其单位;n、N、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
n、m、M三者间的关系;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物质的量的理解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测量出一根细绳的长度,也可以非常容易的称出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但是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水分子数目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快速准确的知道其中水分子的数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像长度,质量都是宏观的、可测量的,而分子、原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数却都是微观的概念,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称量。怎样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是一样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我们定义它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而且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注:
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或压缩为
“物质量”,否则就改变它原有的意义,同时要与“物质的质量”区分开来。
2、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即分子、原子、粒子等,使用摩尔作
单位,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能将二者混淆,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
少”,不能说成“某物质的摩尔数是多少”。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板书]一、物质的量n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适用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提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ol氢;1molCO2;1molCO2;1mol大米。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教师]我们刚才说1mol,1mol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板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A
NA≈6.02×1023
[教师]我们刚才已经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有了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这三者有没有联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公式:
[板书]4.n=N/NA
[教师]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若微粒数相同,物质的量就相同,因此微粒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练习]填空
(1)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含有个氢原子。
(2)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 1molH2O中含有个电子。
[教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是一样的饿,都6.02×10个,那么1mol任何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是一样的呢?
粒子符号 量 C H2SO4 Na+ 12 98 23 物质的式每个粒子1摩物质1摩物质的质量(g/含有的粒子数质量(g) 个) (个) 1.993×10-23 1.628×10-22 3.821×10-23 23
[学生归纳、回答]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任何微粒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或相对分子质量,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教师]我们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三、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n、N、NA之间有个这样的关系,同样的n、m、M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的关系:n=m/M
[板书]3.n=m/M
[练习](1)H2SO4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小结]总结知识强调重点。
[作业]教材P17:1、2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