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动轮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检验分析①
刘成忠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进步,起重机是装备制造行业使用较为频繁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搬运各种物料,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的话,起重机的制动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甚至损坏,影响起重机的正常、安全运行,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本文分析了起重机制动轮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检验手段,并针对制动轮可能出现的裂纹等问题探讨其日常检查和维护的重要性。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18(015)020 【总页数】2
【关键词】起重机 制动轮 质量控制 技术检验
1 起重机制动轮的质量控制及技术检验手段
1.1 制动轮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起重机制动轮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在生产技术上也要加强质量控制,从制造过程中就要把控好制动轮的质量和性能。在生产中,制动轮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应该严格遵循铸造—正火—机械加工—中频淬火和回火—磨削。其中正火的温度要控制在830℃左右,可以在100kW的台车式电阻炉中完成,持续保温1h的时间;回火的温度要控制在350℃左右,可以在95kW的井式电阻炉中完成,回火的时间控制在1h。在对制动轮的热处理过程中,制动轮表面的淬火硬度要控制成HRC35~45之间,淬硬层的深度要控制在2~3mm之间。 1.2 制动轮表面粗糙度的质量控制
加强制动轮表面粗糙度的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起重机的制动性能。不过当下很多起重机制造厂商或部分零件供应商所制造和提供的制动轮制动面的表面粗糙度是达不到标准的,甚至有些起重机制造厂家和使用单位往往会把起重机放置在开放的空间或露天空间,没有很好的保护设备,往往会导致生锈、表面被污染等问题,大大缩减了制动轮和制动器闸瓦的接触面积,影响了起重机的制动性能。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控制好制动轮的表面粗糙度。一般而言,制动轮表面的粗糙度应该控制在Ra3.2μm左右,需要使用粗磨或精车的加工方法,以符合标准。
1.3 制动轮径向圆跳动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制动轮径向圆跳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起重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应该得到广泛关注。在加强制动轮径向圆跳动的质量控制工作上,必须要控制好径向圆跳动的相关指标,这主要是根据制动轮直径所决定的。具体标准可以按照行业制定的《通用门式起重机》和《通用桥式起重机》等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具体见表1。
具体手段上,在机加工制动轮时,其轴孔和制动面必须要一次性装夹完成,这主要是因为制动轮的轴孔和制动面的同轴度会直接影响装配后制动轮的径向圆跳动,必须要控制好制动轮轴孔和制动面的同轴度。同时,机床设备的各项指标也要尽量精准,尽可能地符合精度要求。 1.4 制动轮锥度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起重机制动轮锥度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锥孔制动机而言。锥孔制动轮的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是要控制好轴孔锥度的误差,因其是影响制动轮径跳和动力矩传递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好锥孔制动轮轴孔锥度的误差,可以
使用数控机床对锥孔进行机加工,如果是普通机床,必须选用已经固定好角度的专门机床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手段的机加工,一定要检查和校正锥孔的角度和接触面,这可以使用检验芯棒来完成,以此确定和降低锥度的加工误差,提高其工作性能。 1.5 制动轮的安全技术检验措施
起重机制动轮的安全技术检验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及方法。(1)每班检查一次。(2)使用游标卡尺来检查制动轮的轮缘厚度,要求制动轮轮缘在磨损前的直径尺寸是整数值,以便于精确、快速的计算出轮缘的原始厚度,进而算出轮缘磨损的厚度。(3)制动轮两侧间隙量要和要求相符合,检查人员可以借助塞尺进行检查。(4)要确保制动轮摩擦表面的清洁度,一旦出现油污及其他污物,应立即清洗干净。
不同类型的制动轮可以采用不一样的技术检验手段,比如锥孔制动轮,可以使用经过计量校正过的检验芯棒来完成。具体方法如下:考虑到大小不同的孔径的因素,应该按照系列图纸的锥孔制动轮的轴孔尺寸大小,制作一组使用合金钢材料制作而成的检验芯棒来进行检验,具体操作的使用芯棒见图1。需要注意的是,在检验时,应该使用红丹粉进行涂擦,然后仔细观察锥孔制动轮轴孔和检验芯棒之间的接触情况,一般而言,检验芯棒和轴孔之间的接触面积要>70%。
2 加强对起重机制动轮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2.1 防止裂纹的出现
加强对起重机制动轮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直接关系着其使用寿命,一般而言,当制定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一种时,说明该制动轮应该报废:(1)起升和变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