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检测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第I卷(选择题60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它统一全国的时间为 A. 581 年 B. 589 年 C. 605 年 D. 618 年 2. 隋大运河最北端的一段是
A. 永济渠 B.通济渠 C.邛沟 D.江南河
3.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
恶难尽。”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李密声讨的人物应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4.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的地区是 A.陕西 B.河南 C.河北 D.山东
5.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 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6.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
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朱温
7.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他 A.重视教育 B.虚心纳谏
C.轻徭薄赋
D.倡导节俭
8. 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国皇帝
B.重视生产发展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在位时经济繁荣
9.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而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 ?
A.社会比较安定 B.吸取隋亡教训 10. 武则天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 A.汉 B.唐 C.武 D.周
C.减轻人民负担 D.任用姚崇为相
11. 如果用一些短语来形容“开元盛世”,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政治稳定,徭役沉重 C.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B.交通便利,注重武功 D.整顿吏治,政局动荡
12.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C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武周政治 D.开元盛世
13. 唐朝手工业部门众多,其中,以生产青瓷著称的是 A.越窑 B.邢窑 C.市 D.坊
14. 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图1所示器物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 誉为
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它是
A.敦煌莫高窟 B.白陶 C.彩陶 D.唐三彩 15. 唐朝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它是 A.临安 B.建康 C.长安 D.洛阳
16. 唐都长安颁政坊有馄饨店,胜兴坊有推小车卖蒸饼的,崇仁坊的夜市“尽夜喧呼,灯火 不绝。”
此现象说明唐朝
图1
A.对外开放 B.民族大交融 C.手工业水平高 D.商业繁荣
17.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统治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8. 8世纪中期,回纥的首领被唐玄宗册封为 A.怀仁可汗 B.成吉思汗
C.渤海郡王
D.云南王
19. 唐朝在统一了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下列属于唐朝时期设立的是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单于 D.太尉 20. 唐代吐蕃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21. 以下史实不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A. 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B. 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C. 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在唐朝做官 D. 在大昭寺门前设立“唐蕃会盟碑” 22. 图2人物被人们尊称为
图2
A.诗圣 B.诗仙 C.书圣 D.诗史 23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的诗为“诗 史”。“他”是 A.李白 B.白居易 C.王羲之 D.杜甫
24.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c曾写下著名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 易,他的诗
具有的风格是
A.雄奇飘逸,想象丰富 C.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B.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D.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25.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这些人员被称为 A.商人
B.武士
C.游客
D.遣唐使
26. 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27.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宦官专权
28.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 作者曾率
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A.陈胜 B.黄巢 C.符坚 D.朱温 29. 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东北地区
D.江南地区
30.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五代十国是隋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北方的五个政权加上南方十个政权的合称 C.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D. 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3 4 5 6 7 8 题号 1 2 选项 题号 选项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0分。
31.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炀帝以及唐、宋的统治者,利用运河的沟通南北,来肆意掠夺江南人民的财富,江南 物资的北调,正好说明江南人民所受剥削的加重。所以晚唐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滞》诗 中写道:“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王仲荤《隋唐五代史》
(1)写出材料中的“运河”最南端所连接的城市。(2分)
(2)有人认为“取尽脂膏是此河!”,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 衣食,以不失时为本。”(注:“不失时”:即不失农时)
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李世民
材料三见图3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 尽白头。一一赵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认为的“凡营衣食”的“本”是指什么? (2分)
列举唐朝时为促进这个“本”而发明的生产工具两例。(2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李世民采取的民族政策。(2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图3所示的制度名称。(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原因。(2分)
33.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 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 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申东城《隋唐史话》
材料二见图4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