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全文及注释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全文及注释一

【原文】 大学之道( 1),在明明德( 2 ),在亲民( 3), 在止于至善。 知止( 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6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 8);致知在格物( 9 )。 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10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1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 12 )。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13 ),未之有也( 14)!

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 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 退、礼乐射御

注释】 (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

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 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 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 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 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 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 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 )亲 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 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 去恶从善。(4)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 )得:收获。 ( 6)齐其家:管

1

大学》全文及注释

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蒸蒸日上, 兴旺发达。 (7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 使自己获得知识。 ( 9 )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 (10 )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 )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 )厚者薄: 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 )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人弃旧

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 境界才能够志向

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 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 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

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2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 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 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 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 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 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 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 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 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 下

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 养品性为

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 天下要治理好是

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 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

可 能的!

大学》全文及注释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 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 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 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 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 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 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 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 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 “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 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 是“兼善天下

3天下”(《孟子 ?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 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 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 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 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 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 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 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 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大学》全文及注释一

大学》全文及注释大学》全文及注释一【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r0g2g8uq20sz532alg3gznb0gsy200bt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