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语境下的地方政府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研究
张国祥
【摘 要】摘要:自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若干典型样本。构建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前提是社会转型及其带来的重大挑战,核心在于回应群众,要素在于体制机制重组力量、主体合作共治能力、价值理念、制度框架、体制机制控制枢纽、自调节自优化系统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态,当前是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全程化服务为核心,以集成融合为特色,以五大机制为保障,展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格局的体制机制。从基层管理工作来看,地方政府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数字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引发了中国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数字社会概念及其关键技术、智慧城市概念及其关键技术相继出现,为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信息化基础。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新型信息化城市形态,它是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全面转换的基本标志,其基本内容包括数字人口、地籍、资源、经济、金融、市场、交通、文化、社会、安全、犯罪、医疗、环境、家庭管理等。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公布,首批90个,第二批8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强大助力。本课题以地方政府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力
图通过样本研究,了解地方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和探索,展示成果和总结经验,从个性中推导共性,使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由经验性探索向理性化建设转型,为制度研究和顶层设计服务。
一、地方政府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实践样本分析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1](p287)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p991)当年,全国35个城市被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3]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出台。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大力构建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形成了若干典型样本。 宁波市探索共享、共担、共建社会服务管理之路:建立全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创新规划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依靠社会资源开展组团服务,把大量“社会人”纳入社区服务管理之中。宁波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服务平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网络社会引导管理、加强“两新组织”培育管理、优化实有人口管理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管理多元主体、推进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深圳市提出社会建设“五种理念”、“六大重点”。特别是从共建共享到“社
会共治”,这是一种执政理念创新。在全国,深圳较早提出要建“国家社会创新先锋城市”,并在2012年2月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了社会建设“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开启了社会建设法治化进程。深圳市让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形成了以流动人口管理为核心,突出社会治安、基层基础、社会组织和虚拟网络等重点,以制度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支撑的数字化综合维稳精细化社会管理模式。
湖北省宜昌市构建了“一本三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治理新体系,形成了创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宜昌样本。其基本做法是:第一,重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系统。形成以街办、社区为管理主体、以“三个中心(站)”为服务主体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新体制。第二,建立四大基础系统。即建立起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四大基础信息系统。第三,实现整体联动融合。融合信息资源,实现综合集成;融合工作力量,夯实基层基础;融合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第四,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坚持高位推进、合力推进、试验推进、项目推进,从组织领导、日常运行、示范带动、投入保障等方面建立了具体工作推进机制。第五,构建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包括构建公共服务事项进入社区准入机制;构建“一对接两跟进”机制;构建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构建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
贵州省贵阳市探索新型社区建设,突出社会治理六大创新:创新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成立党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强化社会管理的统筹领导;创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市—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市、县)—社区”三级管理,剥离社区经济职能,回归居委会自治功能,推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