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出触觉型特征的画,触觉型的儿童画出高度写实的作品。 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 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 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 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 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 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 〔3〕所以,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 教师应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 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里德和罗恩菲德都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 里德的贡献在于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哲学的建树,而罗恩菲德则在美术发展心理及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两者相辅相成,联珠合璧。 从他们关于艺术教育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杜威及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甚而,还有卢梭的影子。 事实上,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卢梭的理论关系密切,虽然杜威本人不予承认。 工具论使美术教育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成为美术课的中心。 杜威重视感性经验,关注儿童兴趣,使教育领域开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时代。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杜威牌的教育学,大概不可能在学校里广泛地被使用——到现在还是

如此。 〔4〕杜威式的教育使得美国学校中暴露出纪律松懈、书写无能,以及初等数学和科学知识严重不足的缺点,引起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不满。 而在美术教育界,工具论的实践使得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儿童自发的,无教师干预和评价的,无所谓最后作品的严重放任状态。 艺术没有被视为一门学习的课程,而是被当成了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 学校中视觉艺术的主要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创造力,渲泻情绪的机会。 严格地说,这种状态是非教育的。 到了6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变化的主要契机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天。 二、本质论1957年10月7日,前苏联人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普斯特尼克送上了天,显示出苏联领先一步的科学教育水平。 争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国在6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由布鲁纳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本质论。 这次教改兴起了学科运动。 在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即新三艺这些结构清楚、易于教学和检测的科目得到特别青睐时,美术教育为求在学校中生存,也开始逐渐向科目转化。 这一转化中,巴肯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美术有权成为科目,作为科目的美术教育包括画室学习、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这一观点影响了以后作为本质论代表人物的艾斯纳和格内尔。 本质论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一本质论的教育思想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

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主任。 他把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应用于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教育主张。 1960年,他的《教育过程》一书出版,该书阐述了教改的四个中心思想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②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③重视直觉思维力的发展;④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该书出版后备受推崇,被西方教育界人士称为划时代著作,很快,美国掀起了以此书思想为指导,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改运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与杜威大相径庭,这主要基于他们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差异。 杜威是地道的主观唯心主义,其思想核心是经验,而布鲁纳恰恰相反,他强调知识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认识的,经验或事物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才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根由。 教材应该由记录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结构不是在材料内部发现的,而是外加进去的,是人所塑造的;知识可以由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模式,并可以此构筑儿童应得的知识。 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他指出1要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为教育的目的;2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育内容;3以动机、结构、程序、强化为教学四原则;4以发现法为教学方法。 在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下,学科运动开始兴起。 当别人根据布鲁纳理论把外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变成结构清楚的科目时,艺术教育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美术的结构,艺术教育从重视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转向帮助学生独立从事艺术学科结构的探讨,也就是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艺术,从而使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有所发展。 然而,这些思想当时除了在杂志上有所宣传外,并没有站稳脚跟。 1982年,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 这个中心推行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帮助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充实本质论思想,逐渐地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开始形成并流行开来。 二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本质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本质主义者认为,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儿童的学习成果。 本质论的代表人物是艾斯纳和格内尔。 艾斯纳强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 他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而且美术能为人类实践作出的最可贵的贡献是直接与其特性相关系的。 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作的。 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 美术不应屈尊服务于其他目的。 〔5&;〕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它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而,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 与工具论者相反,艾斯纳提出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 美术学习不是随儿童成长成熟的自然结果,美术学习可以通过教育指导得到促进。 〔6〕既然如此,可教的内容有哪些呢?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学的领域应包括三方面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 要使这三方面教学卓有成效,则需要有系统化的连续性课程设计,而

不是那种感恩节画火鸡、圣诞节做节目装饰的以日历为中心的教学。 而且,对教学要尽量评估,因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评估,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 格内尔倡导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术语。 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 它实际上来源于60年代出现的教育观念,但却揉进了巴肯、艾斯纳在60年代提出的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教学思想。 格内尔认为,可以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具有美 术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对美术品和其他物体中的美有所反应。 有三个主要特征1学习领域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四个方面。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作螺旋式递进。 3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具有严谨的课程中心导向。 它不仅重视形象的制作,更重视对形象的理解。 它要求把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几方面统合于同一教学单元,体现在总课程中,进行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 在的学习领域中,美术创作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制作,学习技巧和组织等;美术批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发展他们对形象的分析、演绎及判断能力;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作品作者、时间、空间背景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美学则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经验、美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等探讨,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 这四个方面,美术创作和美术史较容易为人理解,而美学和美术批评却较难理解,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出触觉型特征的画,触觉型的儿童画出高度写实的作品。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iyh9y73a9kfa2517te4mn0g1mmhw00jp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