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与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辅导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前期分析部分。

4.记录下小组活动中新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5.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8学时) (一)师生互动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讨论不同学科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的重点、难点和技术支持。

2.了解常用的授递策略、组织策略和管理策略。 3.了解常见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分类方法。

4.观摩案例,理解若干常见教学策略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5.结合案例,讨论能够分别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6.结合案例,讨论并归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小组活动1

1.反思与讨论在初级培训和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模式、策略选择和运用的困惑与问题。

2.了解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育技术项目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比较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异同。

3.列举各自了解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常用模式与策略的体验,如角色扮演活动等,讨论并列举4~5个适用于这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教学实例,以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案例观摩,分析、讨论若干常用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以及改进方法。 (三)自主活动1

1.列出常用的课程模式和策略,并各列举2~3个应用这些策略的实例。 2.选择选定任务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以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用文字编辑工具记录下来并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3.在小组内介绍各自选定任务中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并征询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组员的建议。

(四)小组活动2

1.讨论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如何体现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一致性。

2.结合案例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讨论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如何有效落实,将讨论的结果加以记录,保存在作业文件夹中。

(五)自主活动2

1.记录下小组活动中新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5学时) (一)师生互动

- 11 - / 34

1.观摩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案例。

2.了解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二)自主活动1

1.选择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

2.根据模板初步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简案)。 (三)小组活动

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四)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2.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分析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3.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五、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8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初级教程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相关知识回顾。

2.结合所给案例,分析并概括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各种教学功能与作用。

3.观摩收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类型,并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的学习活动,思考选定任务所需的资源类型,并制定资源应用计划表。

2.收集资源的方法的回顾。

3.资源收集的常用软件和常用技术的介绍(涉及到动画下载,流媒体下载等)。

4.基于自己的选题,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基于教学设计的多媒体素材。 (三)师生互动2

1.初级教程中的素材文件管理的相关知识回顾。

2.培训讲师结合案例,分析各种资源管理方法的利弊。 3.给出问题情境,让学员掌握各种资源管理方式。 (四)小组活动

1.回顾多媒体素材的评价方法。

2.学习处理和加工音频、视频、图片、图像的软件。

3.使用多媒体素材处理和加工软件,对所收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致能更好地用于课程。

4.在小组内展示处理过的各类资源素材,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资源素材。 (五)自主活动2

1.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六、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10学时) (一)师生互动1

- 12 - / 34

1.回顾课件的分类其适用条件,回顾课件开发平台的特点。 2.观摩网络课件案例,分析其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3.初步掌握网页编辑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的操作方法。 (二)自主活动1

1.进一步掌握网页编辑工具的使用,深化有关技术(比如音频、视频、源代码)。

2.根据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资源应用计划表,利用网页编辑工具开发配套的网络课件。

(三)小组活动1

1.回顾多媒体课件(尤其是网络课件)的评价方法,小组拟定课件评价量表。

2.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网络课件,小组集体评议每一位成员的网络课件,记录小组成员的意见,根据意见优化各自的网络课件。

3.压缩并上传网络课件。 (四)师生互动2

全班汇报展示作品,并对每个作品(主要是网络课件)进行评比和评价。 (五)小组活动2

1.讲师讲授,了解各学科常用的软件和平台,如仿真实验室等。

2.小组内分类调研,针对各个学科总结出常用的软件和平台及其适用条件,并共享到网络论坛中。

3.结合正、反两面案例引导学员讨论如何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自主活动2

1.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七、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3学时) (一)师生互动

1.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特点与应用方法。 2.观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案例。

3.阅读相关材料、观摩案例、实际操作练习,熟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4.基于案例,概括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 (二)自主活动1

1.结合所提供的案例,分析其教学过程所用的组织形式。

2.在完成了上一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优点、缺点、适用条件等,并填写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

3.思考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些教学组织形式,在反思记录表中填写你采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

4.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概括归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及其他相关方法,填写在《个人整合实施方法记录表》中。

(三)小组活动

1.小组内共享各自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相互补充并完善,形成一份小组作品——《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

- 13 - / 34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教学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原因,并征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把组员对自己的建议记录下来。

3.结合案例讨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使用与管理方法,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形成小组作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

4.结合提供的整合案例,概括出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组织、调控与管理策略记录在《整合实施方法分析表》中。

5.将《个人整合实施方法记录表》在小组内共享,并结合《整合实施方法分析表》,形成小组作品《常用整合实施方法表》。

6.将小组作品上传以便全班共享。 (四)自主活动2

1.阅读各小组共享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记录表》,结合小组成员对自己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所提出的建议,确定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2.阅读各小组共享的《常用整合实施方法表》,思考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应用到哪些实施方法。

3.运用可视化工具将选定任务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中用到的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描述出来,形成文档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4.阅读各小组共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相关的补充文档,形成能为己所用的《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与管理规定》,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5.记录下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6.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 八、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6学时) (一)师生互动1

1.组织讨论: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2.通过培训讲师引导,结合材料阅读和案例学习,深入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3.结合案例,学员自主学习相关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比如档案袋评价、访谈、问卷调查等。

4.讨论教学中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二)小组活动1

1.讨论常用的教学统计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依据提提供的案例,小组学习Excel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三)自主活动1

1.在参考案例和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应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相关方法,设计选定任务的学习效果评价工具。

2.听取组员建议后,对学习效果评价工具进行修改,并完善教学设计,保存在个人作业文件夹中。

(四)小组活动2

1.讨论常用的教学统计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依据提提供的案例,小组学习Excel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五)师生互动2

- 14 - / 34

1.征求学员的意见,采取小组推荐或者是随机抽取等方式,在全班展示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作品。

2.引导学员对展示的教学设计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六)自主活动2

1.记录小组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分析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完成培训日志。 九、总结与提高(2学时) (一)师生互动

1.结合案例,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组织讨论: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结合案例和资源,学员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二)小组活动

1.组内讨论、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与小组成员、培训讲师进一步讨论、交流。 3.听取小组成员、培训讲师对自己本次培训的评价,吸收有效建议。 (三)自主活动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2.反思整个培训过程,完成反思文档。

3.检查自己在培训的各模块中任务达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完善自己的培训日志。

4.评价本次培训活动,提出培训意见。

- 15 - / 34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与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辅导资料

3.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前期分析部分。4.记录下小组活动中新的收获与心得,并将小组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记录下来,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5.反思本主题的培训,完成培训日志。三、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8学时)(一)师生互动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讨论不同学科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的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eia5kmib2r4yi9c8hj79c964hjzq00ld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