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读后感
篇一:行道树读后感
张晓风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但她现在是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既是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医学家,我就想当这种人,我喜欢写作,又想当医生。 读了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可以说全文就是通过行道树这个形象阐述这个道理。何为神圣的事业?应该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吧。如文中习惯于污浊的居民需要新鲜空气,燠热的夏天行人需要遮阳的浓荫,城市需要阳光,需要拥抱太阳的火热。这就是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为此他们忍受着“常树”难以想象的痛苦:跟原始森林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跟城市里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市民相比,他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他们还为城市的污浊,尤其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于污浊而忧愁着,大有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悲悯与焦虑。但他们甘愿自我牺牲,牺牲并快乐着,因牺牲而深沉,因牺牲而神圣。
当我读到“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裏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裏,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裏。”这里时,心中想到行道树的孤独,它们是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行道树跟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他们在苦熬着,从这儿,我感慨道: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们完全可以去森林里呼吸云的气息,它们完全可以去森林里吸露,可它们没有,它们得来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灰尘。
接着“但我们苦熬著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但他们毫不退缩,他们咬着牙龈坚强的等待朝霞冉冉升起,虽然他们不被人重视,但它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
“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在这个世上,虽然惨烈,但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无私奉献自己的人,他们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和赞美。
这让我想到了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员,他们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不怕脏,也
1
不怕累地为我们工作着,劳动着。虽然他们有一身抖不落的灰尘,或许是因为太平凡,反而让人对她们印象并不深。其实,清洁工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她们常常被我们忽略而已。
他们和我们的行道树一样,都在默默地奉献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是一种美德。 篇二:远见读后感
远见、平衡与团队 《一问一世界》概况 一、作者介绍 作者:杨澜 朱冰
杨澜:著名节目主持人,资深传媒人,现任阳光媒体集团、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朱冰:中国传媒大学知名学者,资深策划人,独立作家。 一本书,两个作者,每一章都
是杨澜写一篇,朱冰写一篇。杨澜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东西,朱冰则主要以局外人的身份来
写杨澜,但是主题都是一样的。有人说这本书是杨澜在请人炫耀自己,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在读完全文后,我更相信写这本书是杨澜对于自己创办节目的热爱和对理念的坚持,是以另
一种方式在梳理十年500余位嘉宾的对话和个人经历。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特意在网上查
找关于作者朱冰更多的迅息,可惜没有,我不禁再一次感叹作者身为媒体人,对媒体营销策
略的准确把握,低调的合作作者,使大家的注意力没有丝毫的分散,从而使得本书销售取得 巨大成功。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个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 全书分为六个篇章,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六个主题: (1)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
2
(2)你不想赢吗?
(3)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 (4)为什么总问女人这个问题? (5)奥运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吗?
(6)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 到2011年,杨澜做了500多期《杨澜访谈录》,每个访谈人物平均要问到20个问题,算
下来就有一万多个问题。从一万多个问题中挑选出来六个问题,成为本书的六个章节主题,
基本涵盖了《杨澜访谈录》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
艺术。经由这一个问题,串联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以及她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
地转换过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多面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整理这本书里的杨澜的20年历程,大致如下: 杨澜,1968年生。1990年,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那一年,因一个提问引起制片
人的注意,使得非播音专业的杨澜有机会走上了电视舞台。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
话筒奖”,同年,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
修国际传媒。1996年,可能是杨澜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这一年,在纽约,她拿了一个学位,生了一个孩子,做了一套节目(杨澜视线),这些在别人看来需要思前想后、
来回取舍的大手笔,让杨澜一气呵成同时做了。1997-1999两年里,杨澜停留在“凤凰卫视”
这座山头,用三人半的团队,制作了一百期节目-《杨澜工作室》,成为当年凤凰卫视收视率
最高的节目之一,广告收入相当于整个台广告收入的1/10。2000年1月,杨澜和丈夫成立“阳
光文化”,开创了亚太地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人物传记为特色的主题频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