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其次,你的品学、成绩是对社会最好的捐献。
1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问中两个“抬起头来”相同之处是: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努力奋斗。
12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及阅读感悟的表达能力。解答标题的含义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阅读感悟要结合文章内容及自身生活体验展开,注意紧扣“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主题来谈。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作业。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
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
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25.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126.别的孩子都“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而“我”却不能,这是为什么?有关原因的交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7.有人说杰利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为什么? 128.“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129.父亲为什么不采用上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与本文父亲的做法相比哪一种做法更好些?
130.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些什么启示?
【答案】
125.、正当“我”伏在崖石上,上下两难,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父亲指点“我”勇敢地迈出最初的一小步,再一步步走下,脱离危险的故事。
126.原因有二:一是八年来“我”一直有病;二是“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有关原因的交代为后文只剩下“我”一直伏在崖石上下不来设下了铺垫。
127.不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①当“我”伏在崖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而杰利却没有。②杰利虽然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毕竟还表③是杰利带着“我”父亲来找“我”,才使“我”现出了“好像有点不放心”。
有机会脱险。
128.“我”是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找第二个落脚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最后一脚踩在悬崖下的岩石上,投入父亲的怀抱。靠的是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一步步的努力,它“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使“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129.上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也可以,但是这种办法只能使孩子脱险,对于孩子自己应付困难能力的培养却毫无用处。本文父亲的做法更好些,它能让孩子自己体验用自信战胜困难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
130.提示:①要勇敢面对困难,遇到问题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②自己的亲身体验是最深刻的;③平时要锻炼好身体;④要交杰利这样的好朋友;⑤大人要像文中父亲那样科学地教育孩子;⑥不要像文中的母亲那样给孩子过多的或不必要的训诫。(从任何角度答均可)
【解析】 【分析】
1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概括事件的方法有摘句法,即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还有概括法,即概括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理清事件的脉络,可以知道讲的是“我”伏在崖石上,上下两难、面临危险时,父亲耐心指点“我”勇敢地迈出最初的一小步,再一步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故事。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1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前面已经交代过“我”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一是八年来“我”一直有病;二是“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这里的交代为后文别的孩子都“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而“我”却不能,甚至面临危险做铺垫。
127.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关于杰利的内容,当“我”伏在崖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而杰利却没有,而是鼓励“我”;杰利虽然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好像有点不放心”;杰利带着“我”父亲来找“我”,才使“我”有机会脱险。从这些内容都可以看出杰利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1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后半部分,文段详细描写了“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又一步走下悬崖的过程,正是父亲的鼓励和指导“我”才能从悬崖上下来。文中在做最后一段谈到了这次成功的意义和影响,即:它使“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父亲的做法极其目的,然后再比较分析作答。把孩子抱下来固然安全,但对于性格“特殊”的“我”来说,无疑是不恰当的。父亲的做法让孩子自己体验用自信战胜困难的感觉,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应付困难的能力。
130.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