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运动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85)。 2.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91)。

3. 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p.104) 4.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5. 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6.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8.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

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0. 任务定向: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11. 自我定向: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它对内部动

机有损害作用。 12. 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

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13.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

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4. 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

变化三种成分。

15.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16.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17. 运动知觉: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18. 专门化知觉:是专项运动对运动员心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

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19. 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

现象叫热身损耗。

20. 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运动动作在时间、空

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21. 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22. 心理技能训练也称“心理训练”,

广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过程。 23. 比赛心理定向:指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p.431)

24. 战术思维:是指解决战术问题的思维,包括了解对方和同伴情况、推测对方和同伴作战意图、选择和确定

战术方针等。

25. 主场效应:也称主场优势,指与比赛地点和比赛胜负有关的一种统计现象,即主场取胜的比例大于客场取

胜的比例。

26. 心理不应期: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短,则第二个反

应的时间就延长,这种推迟的时间叫做心理不应期。 27. 智力技能(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8. 习得性无助: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

二.简答题

1. 简述知觉的选择性及其在竞赛中的意义?

答: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把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将其余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反映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选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就是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过程。

在竞赛中的意义:1.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入口;2.是运动技战术掌握和运用的心理学基础;3.是运动员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 简述表象训练的符号学习理论。

答:符号学习理论是解释表象训练作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预见到动作的结果。

3. 简述多维焦虑理论。

答: 1982年,马腾斯等人提出可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维度。 认知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认知到某种危险或威胁情景时的担忧。 躯体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状态自信心: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多维焦虑理论提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同影响,教练员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运动员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加以应对。特别是认知焦虑,由于它与运动成绩呈现负相关,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尽量降低认知焦虑。 4. 简述注意方式理论。

答:该理论由奈德弗提出的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度,即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向。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广阔的注意可同时获得多种信息,狭窄的注意则滤掉很多信息。

注意的方向: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如对手的移动、教练的手势)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如自己的心跳、情绪)。

5. 简述目标设置中应解决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 (一) 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

长期目标指拟定在若干年之后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指拟定在一周或几个月内实现的目标。 (二) 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

具体的目标是指明确、具体、可进行数量分析的精确目标,反之则为模糊的目标。 (三) 现实的目标和不现实的目标

现实的目标是指通过艰苦努力仍可以达到的目标;不现实的目标是指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6.简述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的区别?

答: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7.简述知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

答: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把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将其余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反映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主体力图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8.简述热身损耗的含义及对运动员的启示。

答:热身损耗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现象叫热身损耗。

它提示运动员(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必须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频率等特征应尽量与所要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利用非利手、非利脚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

(3)当对方竞技状态极佳,势不可挡时,要采取措施,想法设法打乱对方的定势,如要求暂停,故意拍球以推迟发球时间等。

9.简述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

答:比赛心理定向指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

(1) 过程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比赛过程要素而不是比赛最终结果的认识倾向。

(2) 当前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当前任务而不是过去的结局和将来的结果的认识倾向。

(3) 主位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指向自己的思维活动,而不是天气、裁判、比赛规则等难以控制的因素的认识倾向。

10.简述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答: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把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将其余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反映比较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主体力图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11.简述表象训练的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答: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动作时的神经─肌肉运动模式相似,这就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

12.介绍比赛情绪调节的三种方法。

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可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人情况从三方面进行情绪调节,即身体调节、认知调节和环境调节。

情绪的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吸调节、活动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情绪的认知调节:指通过改变认识来控制情绪,包括表象调节、暗示调节、宣泄调节、情志转移、激化调节等;

情绪的环境调节:指通过改变环境来控制情绪,包括音乐调节、颜色调节和气味调节等。

13.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动作技能是由个别动作构成的系统,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对其特点的分析是评价个人技能水平的重要方法。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动作联结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14.简述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答:前苏联学者汉宁在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

主要观点: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 该理论否定中等唤醒水平较之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而强调个体差异。

15.什么是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体成员对团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体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从而把团体成员积极地组织到团体活动中去。

主要特征包括(影响团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领导方式、目标整合性、志趣一致性、心理相容性、成员互补性、外界压力、内部竞争、团体规模大小、团体稳定性等。

16.简述内驱力理论。(p55)

答:最初是由赫尔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的技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的修正。该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 即:P = D ? H

公式P = D ? H意味着,在D (内驱力或者唤醒水平)提高时,P (操作成绩)是提高还是下降,取决于H。如果H为正(习惯是正确的),则P提高;如果H为负(习惯是错误的),则P下降。 17.简述自我效能理论

答: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班都拉提出关于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和重要作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受4种信息影响,即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替代经验(间接经验)、言语与社会劝导和生理状态,这4种信息影响人的效能期望,效能期望进而影响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

三.论述题

1.论述什么是热身损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比赛中如何减少或避免?

答:热身损耗: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现象叫热身损耗。

产生的原因:热身损耗是遗忘的一种表现,即休息期间,发生了原技能的遗忘过程。另一种解释是定势假说,该假说认为技能水平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损受阻引起的。

如何减少和避免:(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必须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频率等特征应尽量与所要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利用非利手、非利脚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

(3)当对方竞技状态极佳,势不可挡时,要采取措施,想法设法打乱对方的定势,如要求暂停,故意拍球以推迟发球时间等。 结合实际。

2.论述调节情绪有哪些方法?结合运动经历谈谈如何在比赛中调节情绪?

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可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人情况从三方面进行情绪调节,即身体调节、认知调节和环境调节。

情绪的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吸调节、活动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情绪的认知调节:指通过改变认识来控制情绪,包括表象调节、暗示调节、宣泄调节、情志转移、激化调节等;

情绪的环境调节:指通过改变环境来控制情绪,包括音乐调节、颜色调节和气味调节等。 结合实际。

3.论述专门化知觉的含义、特点以及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答:专门化知觉:是专项运动对运动员心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特点:专门化知觉具有综合性,往往依赖多种分析器的同时活动。(例如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包括对水的触觉、温度觉、对环境的视觉、对自身运动的动觉以及速度知觉等);

专门化知觉具有专项性,不同的分析器依专项特点而在不同的专门化知觉中起不同作用。(平衡觉在跳水、体操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射击、射箭就不那么重要); 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不含棋类),动觉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冰上运动项目的“冰感”,球类项目的“球感”,各种使用专门器械的运动项目的种种“器械感”,射击、射箭、跳水等项目运动员的“动作感”等等,都以高度发展的动觉为基础);

专门化知觉的测量,采用多种方法比采用单一性方法更为可靠和有效,并且要注意运动员知觉特征的个体差异。结合实际。

4.假如你是运动员,如何做好比赛心理定向?

答:一.参赛角色的合理定位;

第一,无论即将开始的比赛对手是谁,赛前都应对自己或全队的 参赛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第二,随着比赛进行中双方成绩的变化,运动员应本着必须“冲击”对手的原则及时调整比赛角色。 第三,明确比赛过程的关键性指标,并对这些过程指标坚定必胜信心。 第四,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赛后均应对自我和全队进行重新定位。 二.赛前心理准备、制定比赛方案;

1.比赛技术准备方案; 2.比赛新闻采访准备方案 三.遵循三个原则;

1.过程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比赛过程要素而不是比赛最终结果的认识倾向。

2.当前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当前任务而不是过去的结局和将来的结果的认识倾向。 3.主位定向:指比赛时将注意指向自己的思维活动,而不是天气、裁判、比赛规则等难以控制的因素的认识倾向。 结合实际。

5.论述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研究方向的因素?

答:性质: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

任务: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因素:第一,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第二,运动项目的性质(心理因素中的作用,往往技能性项目比在体能性项目更更明显和突出p17);第三,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静态运动项目更好实验)。 结合实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运动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85)。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91)。3.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p.104)4.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5.归因:对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a1s1qoly0sr9z0p01l1xu1x81ds800o5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