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

一、选择题

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 )

A.使中央权力削弱 C.瓦解了宰相制度

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4.(2019·安徽皖南摸底)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

A.职责广泛 B.越级行政C.位卑权重 D.独立执法

5.(2018·黑龙江哈三中模拟)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长史权万纪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也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召见嘉勉。这反映出( )

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B.君主权力受到三省体制制约 C.唐代谏议制度形成D.君主素养影响政治体制效果

6.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

7.(2019·江西上饶中学月考)学者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说:

1

“我并不认为由此引发的藩镇涌现的局面,仅仅是帝国君主盲目草创的一种产物……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帝国严重的统治危机 B.唐朝大肆分封诸侯严重违背了历史潮流 C.藩镇裂土称雄最终瓦解了唐帝国的统治 D.藩镇的涌现是唐朝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

8.(2018·安徽阜阳三中调研)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唐太宗准备把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诏敕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魏征拒不署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特征B.中书省拟诏敕超越权限 C.唐朝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9.(2019·江淮十校联考)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反映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10.(2019·陕西汉中月考)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

A.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 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 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 D.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1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取代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12.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刺史则主要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控制地方 二、非选择题

2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作事正直),有的叫茂材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等。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造,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东晋时期,中正法的评定标准发生了变化。各级中正官评定士人,多重视其出身门第,认为高门大族,德业相继,其后世子孙也必然“德用纯笃”,以至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

材料三 “隋氏罢中正,举造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并邑无良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唐太宗曾对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邕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

——《通典·选举典·杂议论》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至隋唐我国的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制度的标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汉、东晋、隋唐统治者调整择官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共同目的。 (3)谈谈对今天我国选拔干部有何启示?

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

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 )

A.使中央权力削弱 C.瓦解了宰相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4

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可知,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开支和世家大族对地方控制的情况,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职能的变化,故B项错误。 4.(2019·安徽皖南摸底)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

A.职责广泛 B.越级行政C.位卑权重 D.独立执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可以得出隋朝的监察员位卑权重,故C项正确。材料虽有涉及监察员的职责,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监察官员受到皇权的制约,并不是独立的,故排除D项。

5.(2018·黑龙江哈三中模拟)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长史权万纪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也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召见嘉勉。这反映出( )

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B.君主权力受到三省体制制约 C.唐代谏议制度形成D.君主素养影响政治体制效果 答案 D

解析 专制体制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李世民接纳劝谏,说明唐太宗的个人素养保证了唐朝政治体制的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唐代监察机制完备,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事件不能说明谏议制度“形成”,且材料旨在强调李世民善于纳谏,而非反映唐代谏议制度的形成,故C项错误。

6.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

5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1讲课时精练卷一、选择题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A.使中央权力削弱C.瓦解了宰相制度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9cv9p3gi2i4cx3q5al1oirv327wf00pk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