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部分 信息管理

一. 熟悉和掌握

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

不断的流,即信息流。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 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领域,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等等。 4.信息管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P25 **

总目标是信息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信息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5.信息管理的总目标确定为(总目标内容):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

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的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作用。(简记:1.使信息流有序化 2.有领导有组织协调一致 3.高效低耗利用)**

6.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分目标:P25 ** 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信息利用分目标;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7.信息管理的宏观任务:P25 **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 制定信息开发的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作用)a.使信息开发能有条

不紊的进行b.使信息开发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 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

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3)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

责、权、利,(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的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

环境支持。

8.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一般由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P26**

(1) 了解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制定不同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

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 搞清信息来源和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

(3) 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

递方法,建立高效的信息保障体系。

(4) 对信息管理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9.信息管理历史发展的4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

识管理阶段。P27 ** (1) 传统管理阶段:发展背景:文字的产生 文献的增长 并且内容越来越复杂,给

人 们找寻和利用带来了困难,图书馆便应运而生,收藏和整理文献成为早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和活动内容。发展标志:a.早期图书馆—文书档案,目的是收藏整理。b.独立意义图书馆—为利用而收藏文献,变少数人的藏为多数人的用,要解决藏和用之间的矛盾,尽量使二者和谐统一,于是图书馆引入了管理的概念并创造了许多文献整理和管理技术方法。c.当知识信息量指数增长,并威胁着人类再创造的时候,出现了科技信息机构。这类机构主要以二次文献加工为主,克服文献利用的滞后现象以及过分重“藏”的缺点。

这个阶段的特征: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工业服务为主要目标,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手工管理模式为主。 (2) 技术管理阶段:产生背景:a.计算机(具有科学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的出

现 b.计算机应用于信息加工和管理c.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发展标志:a.1954年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 b.1961年,实现了计算机二次文献加工(标志性产品:KWIC 上下文关键词索引),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献的开端。优势:节省了人工智力负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果。c.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d.联机检索系统的出现(65年出现了第一个联机检索系统,66年DIALOG系统)拓展了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空间。

e.PC+CD-ROM(微机+光驱)使信息系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征: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 资源管理阶段:产生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

信 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原因,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

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信息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引入的主要原因:⑴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开支;②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③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简记:①合理分配开支②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③信息服务有偿管理)

信息管理不同框架的比较** 相近的主题概念 发源领域 管理特征 基本功能与认识 认识框架 目标 图书馆管理、文图书馆 文献管理、手工信息保存 传统框架 献工作 管理 图书馆网络、信图书馆、通基础设施管理 信息社会传网络框架 息基础结构标准讯 播 化 数据处理(DP、办公事务、微观框架 EDP、ADP)、信操作、事务管理 信息有序 统计 息处理、数据库 信息社会服系统框架 信息系统、MIS 计算机 技术管理 务应用系统 知识产权法信息政策、信息政策框架 律、技术政人文管理 协调、控制 法律 策 信息经济、信息工商行政管集成管理、经济信息战略利资源框架 资源管理(IRM) 理 管理 用 第二行是传统管理阶段;三、四、五行是技术管理阶段;六、七行是资源管理阶段。这里特别突出把信息作为资源的经济性质。把信息看作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资源管理阶段的特点:⑴信息量巨增,网络无限扩大,网上信息混乱,使人们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⑵信息污染。(一些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网络联入,加之淫秽信息泛滥和病毒感染)⑶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高速信息网存在着巨大开放性,进出方便,存取自由,是网络信息安全系数大大下降)⑷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简记:1信息量巨增2信息污染3信息安全4需求和配置难度大)

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国家主权、个人隐私。 信息利益包括:知识产权、跨国数据库、信息收费、信息成本。 (4) 知识管理阶段:产生背景:(4个关注,4个忽视)

①仅关注显在知识尤其是记录型信息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而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

②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与创新过程却视而不见,因而无法将信息的吸收与创造过程纳入管理范畴,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③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从而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④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2.信息管理的概念:P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b54w643co5s23r4b01m9s4tl8lgyq00e3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