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狡猾的职能犯罪人在作案事无不小心翼翼,,一有情况,他们就会改头换面,毁灭罪证,以求保护自己,不少智能犯罪是利用合法的场所和程序进行犯罪活动的。
第十章 群体犯罪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群体犯罪形成的原因和背景,群体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并结合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群体犯罪的现实性和危害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里概述
一、群体犯罪的概念
1、群体犯罪 :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2、群体犯罪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可作以下分类:
(1)以群体的组织形态分--共同犯罪、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集群犯罪。
(2)以群体成员间心理接触分--事先有通谋、事先无通谋、无通谋,但有共同越轨行为的群体犯罪。
(3)以实施犯罪种类多少分--单一类型、多种类型。
(4)以犯罪恶性程度分--危害国家安全、重大恶性案件、一般刑事案件。
3、群体犯罪心理 :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副文化群体中,个人的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于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我们对这一概念可从三方面来理解:
(1)群体犯罪心理是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2)群体犯罪心理的核心是同一的犯罪目的; (3)群体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心理的集中反映。)
4、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
(1)内在因素(①交往与互动;②模仿与暗示;③合群与需要;④代偿与互补。) (2)外在环境因素(①社会结构不稳定;②社会供需矛盾;③社会压力负效应;④不良的榜样作用;⑤犯罪机遇增多。)
5、群体犯罪心理的特征:
(1)相同与相似性;(2)相异与互补性;(3)群体效应与互动性。
第二节 团伙犯罪心理
一、团伙犯罪: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二、产生团伙犯罪的原因
(1)社会原因。团伙犯罪多在社会结构不稳定,政治动乱或经济生活混乱,无政府主义盛行的状态下发生;
(2)文化原因。封建色彩的帮派文化,与具有享乐主义色彩的西方文化相结合构成犯罪副文化。它既是滋生不良团伙的文化氛围,又是团伙犯罪的精神支柱与动力。
(3)心理原因。青少年有强烈的合群倾向。不合理的需要,导致不良心理的形成。 三、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1、心理特征:
(1) 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2)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3)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4)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2、行为特征:
(1)纠合性和易变性; (2)盲目性和冒险性; (3)野蛮性和残忍性; (4)腐蚀性和传染性。
第三节 集群犯罪心理
一、集群犯罪:集群犯罪是一种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
二、集群犯罪的特点和类型特点:
(1)集群犯罪人员较多,彼此不相识,偶然集合在一起; (2)整体上说,绝大多数成员间是无组织联系的,是乌合之众; (3)多数成员间无预谋和通谋,具有情境性和情绪性色彩。 集群犯罪的类型
(1)足球场暴力事件;(2)街头暴力事件;
(3)哄抢与经济上的闹事事件;(4)政治动乱或骚乱事件。 三、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是什么? (1)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 (2)法制观念淡薄; (3)求发泄与求表现;
(4)对传播媒介中消极因素的模仿; (5)人口密集等客观条件;
四、集群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一)心理特征:
(1)个性丧失,以集群行为为中心; (2)个人缺乏判断力,失去自制力;
(3)受暗示性增强。 (二)行为特点: (1)自发性;(2)犯热性;(3)非常规性;(4)短暂性。
第四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一、有组织犯罪又称为集团犯罪,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犯罪集团。有组织犯罪的类型:
(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
(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 (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
(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 (5)制造贩卖淫秽黄色书刊的犯罪组织; (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恶性膨胀的金钱欲;
(2)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 (3)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
(4)相似的动机与强烈的归属意识;
(5)互感性与互动性。
第十一章 过失犯罪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刑法中的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并因此理解刑法中过失犯罪与犯罪心理学中的过失犯罪有什么区别。并掌握过失犯罪发生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过失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以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为标准,犯罪分为哪两类?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2、什么叫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是过失犯罪。 3、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主要心理差异是什么?
(1)从法学的角度看: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四方面的差异:
A、社会危害性比较,主观客观结合看,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
B、主体和主观方面比较,两者有别;
C、客体和客观方面比较,过失犯罪侵害的只是物质客体而故意犯罪侵害的可以是物质客体,也可以是非物质客体。
D、刑事责任比较,过失犯罪的法定刑轻于故意犯罪。 (2)从心理学上看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心里和行为上有三方面差异: A、心理结构的形式的内容不同; B、心理状态不同; C、心理机制不同。
第二节 影响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
一、情境因素
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 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舆论因素 三、工具因素
1、使用熟练工具 2、使用陈旧工具 3、使用高科技工具
四、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
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导致过失犯罪的直接动因。
(1)态度。对人对事态度不端正是过失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不良态度有:①不负责任的态度;②对抗态度;③傲慢和固执态度;④自私态度。 (2)思维与认知不正确; (3)注意涣散与分心; (4)情绪变化不正常;
(5)性格气质中的不良因素;
(6)智能与经验,智能低,经验不足; (7)记忆缺陷与失误;
(8)无意识因素。意识状态模糊。
第三节 过失犯罪行为的机制
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失,可以分为两种: (1)疏忽大意过失;(2)过于自信过失。而二者的心理历程和机制是不同的。 一、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1)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 (2)没有预见和疏忽大意;
(3)错误决策与危害行为的实施; 二、过于自信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1)已经预见和轻信能够避免。 (2)错误决策与危害行为的实施。
第十二章 变态犯罪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态心理犯罪的基本特征,变态心理犯罪的形成原因;掌握人格障碍与犯罪,性变态与犯罪之间的某种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变态犯罪心理概述
一、变态心理概念 1、变态心理就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别能力或控制能力。
2、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3、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
1、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2、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3、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
1、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现象概述 (1)变态心理的发生率 (2)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率 2、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 (1)感知觉变态与犯罪行为 (2)注意变态与犯罪行为 (3)记忆变态与犯罪行为 (4)思维变态与犯罪行为 (5)情绪情感变态与犯罪行为 (6)意志变态与犯罪行为 (7)智能变态与犯罪行为 (8)意识变态与犯罪行为 3、变态心理患者犯罪的基本特点 (1)变态心理者犯罪的动机
(2)变态心理者犯罪的行为特征
(3)变态心理者在犯罪后的一般表现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一、人格障碍概述
1、变态心理包括的范围很广,我们常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变态心理是指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狭义的变态心理指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又叫变态人格,是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状态,是以性格为核心,包括素质、气质、智能等个人能力与心理特征,突出的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明显偏离正常,这类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2、人格障碍的成因和犯罪特点是什么? (一)成因可归为两类:
(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一些病理生理因素、生物器质性因素等对人格障碍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环境因素。家庭因素起重要作用,学校教育缺陷,朋友间的不良模仿、传媒的误导等,都容易造成儿童社会化的缺陷,从而形成人格障碍。
(二)犯罪特点:(1)一般带有偶然性;(2)违法目的不明显;(3)自我保护性差;(4)作案多是攻击型、爆发型;(5)性格非常顽固,持续、不断犯罪;(6)犯罪一般单独进行。 3、人格障碍犯罪有哪些类型
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强迫型、癔症型、爆发型、孱弱型、社会疏隔型、幼稚型、怪癖型、轻佻型、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犯罪,常是混合型人格障碍犯罪,就是说,几种类型兼有之。)
7、智能障碍犯罪有什么特点
(1)动机动稚、单纯、对后果缺乏考虑;
(2)作案对象和目标有选择,作案条件选择不严格、多有冲动性、公开粗暴,易被当场抓获。
(3)单独作案多。
(4)案后对后果有所领会,多愿悔改,抵触情绪者少。
8、精神病的成因及其犯罪特点 (一)成因:(1)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病理、躯体等因素。(2)心理学因素,包括病前个性特征、精神因素等。 (二)犯罪特点:
(1)动机不明或离奇;
(2)危害行为往往极端残忍而不符合情理;
(3)作案无预谋和计划,常常冲动性、单独作案,缺乏自我保护。一、人格障碍概述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
1、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基本特点
2、人格障碍类型与犯罪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情感型人格障碍 (4)爆发型人格障碍 (5)轻佻型人格障碍 (6)怪癖型人格障碍
第三节 性变态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