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本书的体系构思: 1、导论
2、犯罪人心理
A、基本理论: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犯罪
行了结构的发展变化。 B、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不同动机的犯罪、、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不同年
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智能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3、犯罪对策心理
A.犯罪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
B.犯罪心理矫治 C.犯罪心理预防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熟悉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事实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2、犯罪: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德行为。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哪些人:犯罪人;一般犯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监管教职犯罪的人员。
2、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2)是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的交叉学科 (3)是理论学科、又是应有学科
(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通过研究犯罪人事实犯罪行为的心理以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发展以及改造发展提供心理科学依据、为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服务 二、犯罪心理学的作用
1、有助于了解犯罪问题
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 4、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归因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营总结法 7、数量统计法
第五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二)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的思想: 关于犯罪心理学形成原因的论述
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三)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台湾学者的研究;大陆学中的研究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和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概述
1、概述
(1)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的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2)犯罪心理结构由来:结构论与非结构论 (3)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1、犯罪心理结构的总体模式(相互作用模式、偏常认识主导模式、多层次多纬度模式) 2、犯罪心理结构的亚结构
(1)动力结构(、畸形的观念系统、强烈、畸变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的兴趣) (2)调节结构(偏倾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
(3)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
3、犯罪心理结构的心理背景
(1)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2)犯罪人的潜意识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1)故意犯罪心理结构、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稳固、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需要型的犯罪心理结构、情绪型的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1)潜在的形态 (2)恶变的形态 (3)衰落的形态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原因,犯罪行为发生机制及发展变化,了解犯罪人在不容犯罪阶段的心理状态及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因素
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因素:
1、主体因素:1、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异常生物学。
2、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性格结构缺陷、控制系统缺陷、个性异常。 3、行为因素:错误的活动、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有害的行为习惯、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
2、主体外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
a)大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法制
环境。
b)小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人际交往、职业条件。
2、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
3、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 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因素
犯罪行为发生因素:
1、犯罪行为人因素:犯罪心理结构已形成、身体条件具备、具有作案知识和技能、作案
方式和时机已定、作案工具。
2、、犯罪行为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的存在、有害的现场条件和气氛、不存在第三者的威胁。 三、犯罪综合动因论
1、含义
犯罪综合动因论 犯罪之所以发生、,是多种主体内外因素综合的互为作用的结果 2、要点
犯罪综合动因要点: 整体性、层次性、 结构性、动态性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一)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的概念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的概念: 是犯罪心理特别是犯罪动因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 (二)内外化机制
1、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1)认识的选择和加工机制 (2)模范学习机制 (3)角色扮演机制 (4)自我强化机制 2、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 (1)预谋发动机制 (2)情境互动机制
(3)挫折攻击机制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1)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2)犯罪动机的形式
(3)犯罪目的的确定
(4)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5)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影响 (四)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1、特殊模式
(1)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 (2)突变型 (3)基于型 2、特殊模式 (1)习惯性 (2)朦胧型 (3)变态型
第四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一) 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1犯罪前:自我辩解、犯罪决意形成形态、等待发展时机的焦虑状态 2、犯罪中: 心理失衡
3、犯罪后:情绪表现、 异常行为表现 (二) 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 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
1影响犯罪动机变化的条件:主体因素、 客观因素 、 动机冲突 2、犯罪动机变化的方向:犯罪动机的强化、 犯罪动机的弱化 (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强化的条件、、强化的特征、、强化的阶段 2、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弱化的条件、弱化的类型、
第四章 犯罪类型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多元统一犯罪类型理论,及我们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和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类型论概述 一、犯罪类型的概念
1、按一定原则或标准、将犯罪现象的某些共同性质、特点所作的不同分类就是犯罪类型。 2、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
1. 提高包括犯罪心理学在内的犯罪学科理论水平的需要 2. 可为刑事立法提供依据 3. 有助于刑事司法实践
4. 有利于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 二、犯罪类型化的困难 1. 法律标准的局限性 2. 心理学本身的困难 3. 类型间的重叠交叉
三、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 1. 明确划分犯罪类型的目的
2. 注意犯罪行为分类和犯罪人分类的区别和联系 3. 采用多元统一标准划分犯罪类型
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 一、犯罪行为的分类 1. 社会危害性标准 2. 反社会性标准
3. 犯罪行为性质标准 4. 犯罪行为模式标准 二、犯罪人分类 1. 人类学、生理学标准 2. 社会学标准 3. 伦理学标准 4. 精神病学标准 5. 精神分析学标准 6. 心理学标准 7. 多元标准
第三节 多元统一类型理论
1. 性别标准 2. 年龄标准 3. 犯罪动机标准 4. 犯罪经历标准 5. 犯罪主体数量标准 6. 心理状态标准
7. 犯罪行为实体形态标准 8. 犯罪行为方式标准 9. 精神状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