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精深加工
一、 水产加工业的现状
(一)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县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水产加工企业达到100余家,上亿企业5家,07年实现产值11.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10%,水产品出口达到4229.95万美元,从近年我县水产品出口增减幅度来看,“十五”初期,水产品是我县出口创汇的绝对主力,近两年随着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水产品出口仍保持发展趋势,但其占全县出口总额的比重已明显下降,2007年仅占全县出口总量的16%。
(二)水产品品牌战略成效显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水产品品牌战略取得了成效。水产品品牌群体不断壮大。目前,我县水产企业腾华、千岛加入浙江省名牌行列,现全县共有水产品浙江名牌3个,市级名牌5个,共建立了3家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立了2家省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机构。形成了梭子蟹、大黄鱼、贻贝、南美对虾等养殖品种的区域养殖品牌。
(三)精深加工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水产品年加工产量一直保持在6 万吨左右,随着产业的深化发展,水产品加工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水产加工实现产值11.2亿人民币,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值为3.1亿人民币,精深水产品加工比重从2005年17%提高到28%,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精深加工企业对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全县虽有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6家,数量仅占水产品加工企业数6%左右,而产值占36%,出口创汇占90%,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值比重达50%,充分体现了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实力强等特点。 二、创建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综观近几年我县水产加工企业的发展,曾一度辉煌,但目前却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传统的优势不再明显,随着临港工业的崛起,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取代水产品加工工业的龙头老大地位,水产品加工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一去不返,要素制约日趋严重,渔业资源衰退,原料供给不足,原材料上涨人民币汇率风险等都直接影响我县水产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我县主要精深产品品种有蟹肉罐头、熟制虾、鱼糜制品、熟食海产品、海鲜配餐、鱿鱼圈、低值鱼休闲食品等8大系列,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仍比较少,品牌培育仍然滞后,整个行业品牌意识还不强。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传统品牌不仅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优势,部分曾经辉煌的品牌已呈逊色之虑。围绕资源、市场技术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外贸易壁垒明显加剧,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我们应对壁垒能力欠缺,二氧化硫超标,磷酸盐超标、呋喃西林超标等等,壁垒已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水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创建水产区域品牌已势在必行,当然,水产区域品牌创建也存在很多有利因素。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我县拥有1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其中上规模水产加工企业有10家,产值上亿企业5家,水产品冷库增加到50座,日冷冻能力达到1000余吨,冷藏能力2万吨,水产企业相继引进了贝类净化生产线,蟹肉罐头生产线、熟制虾生产线、鱼糜制品生产线、精制熟食生产线,真空冷却红外线保鲜水产食品生产线等,现拥有各种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10余条,年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到20多万吨以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比较繁多的水产品加工系列。
(二)精深加工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是大部分水产加工企业转型阶段,开始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从食品型向医药型发展,从单一型向系列型产品发展,在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指导下,水产加工业形成了精深加工良好氛围,精深加工比重年增长保持在2-3个百分点,全县精深加工比重接近30%,使企业提高了效益,又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如近年来开发的休闲方便食品、配制食品、罐头食品、低值水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均很受欢迎,如宝发的海鲜配菜系列、通衢的蟹肉罐头系列都受到国外市场青睐,这些精深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效益,是企业几年来都保持了增长态势。
(三)市场拓展不断加快。通过几年努力,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从原先比较单一的日本、韩
1
国、欧盟及少数国内市场,目前已逐步走向多元化。一些企业除了在发达国家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外,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开辟了广阔空间,几个主要水产品牌已纷纷进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了明显提高。
(四)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十五期间,部分企业进行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企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水产加工上亿企业从2004年的1家至2007年增至5家,这些龙头企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也更加明显,我县初步形成规模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宝发、腾华、舟富、蓬莱、千岛5家水产加工企业,产值均超过亿元,规模效益明显,产业布局逐步优化。随着水产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布局合理化,原先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企业分布散的状态,开始形成以开发区为水产品加工核心区域。依托新建成的县水产中心批发市场,在加工上充分利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档次,打出区域特色的水产品牌,增长了竞争力。
(五)企业素质明显提高。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和国内外同业的激烈竞争,几年来,水产加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07年底我县已有16家企业通过日韩注册,6家企业取得美国FDA资格,获欧盟注册企业5家, 3家企业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企业为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机构,有6家水产企业被认定为2007年市精深产品加工企业,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标准意识不断加强,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储备、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总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创建水产品区域名牌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开发资源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产品,逐年提高精深加工产值比例,逐步升级依赖比较价格优势的初级加工,加快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利用。近年来舟山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但低值水产品资源仍然充足且价格低廉,有的甚至成为废弃物处理,造成资源浪费,这类低值鱼类的开发空间大,通过加工可大大提高其附加值,是精深加工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努力提高经济鱼类的加工,重点要突出精加工程度,要扩大开发新的经济鱼类和加工品种,如海产调味品、水产罐头、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全面提升我县水产加工品产品档次,重点发展贻贝和藻类产品的深加工。目前,贝类产品主要以鲜货、腌制和干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加工利用的空间较大,贻贝深加工的重点是在搞好保活、净化和消毒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开发,如贝类调味品、熏制品,软包装罐头以及人体钙源食品等,加大对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开发生产力度,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突破口,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极尽利用各种海洋资源,开发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生化制品,加强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的海洋药物研发,加强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和具有特殊功能产品的开发生产。
(二)扎实推进水产品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水产加工企业质量基础信息库,并对水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对创牌企业的指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优势,认真培育,提升品牌,延长产业链,对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的企业积极帮助其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推动企业提质创牌,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合作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规模化转变,对还未形成规模的企业,要加强引导,督促企业重视质量,规范管理,做大做强,为推动企业规模化、集聚化生产,扩宽市场,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加大水产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采用区域集中、龙头带动、股份联合、定点规范、专业合作等整治模式进行整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我县水产加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03年出台了《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指导意见》,2006年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等,都为推动水产加工业向精深化、品牌化、规模化给予了政策支持,不断优化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保证企业能用足用好各项发展政策,推动水产业再次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2
关于打造我国重要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进一步做强做大水产加工业既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的现实课题,也是我市实施发展临港工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水产加工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舟山在全省属经济小市,但是个海洋经济大市,去年全市海洋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高达52%,在全省各市中占第一位,发达的水产加工业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水产加工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渔业资源衰退,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技术装备总体水平提升不快,精深加工比例不高,竞争力不强等。水产加工业怎么来突破这些因素的制约,怎样把水产加工工业从传统支柱产业,提升为现代海洋产业,走精深加工之路无疑是必然的选择。
一、我市水产加工业发展历程和特点
由于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当地渔业经济比较发达,水产加工业起步较早,很长一段时间里,舟山工业就是围绕渔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渔业,整个经济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舟山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舟山工业的发展壮大史。
(一)发展历程
舟山水产加工业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来,水产加工业产值平均增长20%,有力地推动了舟山工业的发展。从运行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92年以前,主要为服务渔业阶段。这一时期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为渔业提供的大量水产品找出路,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了一批以冷冻加工为主的乡村办水产加工企业,由此奠定了我市乡镇工业的基础。1992年全市水产加工业产值达到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四分之一。
二是1992年到2000年,为产业外延扩张阶段。随着当地渔业产量的不断提高,这一期间舟山渔业产量从50多万吨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35万吨,为壮大水产加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我市工业经济掀起了一轮新的发展高潮,也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在原有老企业得到巩固发展的同时,还裂变派生了一批机制灵活的民营水产加工业。
3
三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为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高同步进行阶段。随着舟山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舟山发展工业的环境和条件日益好转,一大批水产加工企业开始走上规模、上水平的道路,整个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现阶段的发展特点
1、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支柱产业地位突出。2003年我市水产加工业总产值达到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连续三年增长率高于20%。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三分之一。一是企业数占三分之一,目前,全市拥有700多家注册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占全部规模工业339家的1/3;二是产值占三分之一以上,去年占全市工业比重高达38%;三是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去年全市水产工业产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7%。
2、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加工技术优势。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具有日冷冻6000余吨、次冷藏12万吨的生产能力, 拥有200多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80余万吨,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水产加工品系列,其中虾仁加工、鱿鱼加工、烤鳗加工的数量在国内已占据相当份额,初步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的特色技术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加工基地。
3、企业素质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有了质的飞跃。加工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氯霉素事件以后,我市大批水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到2003年底,有90家企业通过卫生注册,其中22家通过美国注册,16家通过欧盟注册,有6家列入省“五个一批”,14家列入市重点培育扶持企业。去年底全市有18家水产加工企业产值上亿,占全市上亿企业总数的51%,有两家企业产值超过5亿。近年来,相继引进了鱼片、鱿鱼制品、鱼油提炼、湿法鱼粉、虾仁、鱼糜等先进生产线,开发了一批方便化、营养化的新特优产品,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开发,一些产品已占据加工技术高端,鱿鱼系列已形成200多个品种,烤鳗系列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生产能力,鱼糜、模拟产品等畅销国内外市场。海洋药物也已开发出贝特令、多稀康等7个品种。去年全市评上省级名牌产品9只,市级5只。
4、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多元化贸易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市水产加工品市场已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到49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出口水产品16万吨,创汇5.2亿美元,占地方外贸出口84.4%,占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9.5%。
4
(三)存在主要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是加工能力较强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以来我市水产加工业走的是当地资源依托型道路,在加工规模较小的时候,还会出现加工能力不足影响渔民投售的问题,但随着加工能力的扩大,加上周边地区的同类产业的不断发展,资源危机开始显现。
二是产业发展较快与技术提升不快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全市总体上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企业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企业无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高。2003年全市出口的精深加工产品仅2.9万吨,占总出口量的17.9%。加工资源利用比较单一,2003年全市加工水产品46.7万吨,占全市渔业总产量的38%,目前两大骨干加工品种虾仁、鱿鱼受原料和市场影响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不积极培育新一代当家品种,整个行业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三是品牌意识滞后,传统的优势有逐渐淡去的危机。整个行业品牌意识不强,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传统品牌不仅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优势,而且是不进则退,曾经辉煌的品牌也呈逐渐逊色之虑。更有不少企业已有多年的国内外经营业务,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未进行商标注册。作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加工基地之一,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著名商标。
四是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矛盾越加突出。由于水产品价值较高,加上水产品收购的季节性,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今年以来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更加剧了水产加工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八八战略”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对舟山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我市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特别是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是舟山具备打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如良好的区位,著名的渔场和渔港;而且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水产加工业作为我市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同时舟山水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打造名牌的天然优势。
二是加快发展水产加工工业,特别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对于增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建设海洋经济大市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