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作者:裴良先

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04期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位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作为高中历史一线教师,我把教学上的点滴心得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基本做法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助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 2. 研究利用好新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就高中历史课程而言,教材编写体系有了根本改变,不再像旧教材那样以时间为线索,按照通史的模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有助于从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它克服了旧版教材内容繁乱的弊端,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因此,我首先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其次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再次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更新备课方式,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再有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贯彻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涵概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老师教为引导,学生学为主体的情况下,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简单地说教。比如说,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首先通过讲述侵华日军的罪行让学生认识到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侵略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再让学生探讨“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问题,以此重点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再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抗日战争是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结论,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问题和困惑

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收到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这不得不让我好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惑,主要有: 1. 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且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谈不上理解掌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改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而行。 2. 新颖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如果听任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此种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高考问题

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改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所以历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作者:裴良先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04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avfk6wirh7u3cm9b9nu86wqu5roxb0038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