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一 掀起“执勤”的面纱
执勤,是许多学校抓纪律的重要手段。这在山西通宝育杰学校有着更现实的需要,因为这所拥有小学部、中学部近两千名学校的学生是寄宿制,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活动都需要学生有序进行。在值勤师生的监督下,学生每日排队有序进入餐厅,这成了让校长引以为豪的一大“校园景观”。
有一年夏天,詹校长带着十几名学生到国外参加夏令营。回国前,她和孩子们来到一个免税商店购物。在中国人集中的购物处,大家挤成了一团,而在其他国家人购物的地方却有序排起了长队,这让詹校长十分感慨,更让她汗颜的是,她的一位学生在一列排好的队伍里“加塞”,让一位华裔妇女瞪了一眼并讥讽道:你是大陆来得吧!这一幕让詹校长刻骨铭心。
回国后,詹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谈了自己的感受,并提议取消执勤制,征求大家的意见。有的老师说:“执勤在我们学校已实行多年,学生早已形成习惯,取不取消一个样。”詹校长告诉记者,第二天宣布取消执勤后,学生进入餐厅时蜂拥而上,差点儿没把餐厅的门挤破。
这一幕更坚定了詹校长取消值勤制度的决心。 案例十二 广播通知
“各班同学请注意,现在广播重要通知。明天上午有领导到校考察,各班进行大扫除,同学们要注意遵守纪律,对客人有礼貌,不管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遇到客人都要行礼问好。如果那个班违犯了纪律,给学校摸了黑,我们将在广播里点名批评……” 案例十三 反差
北京景山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刘胡兰》电影,当片中出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景时,许多老师都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可是有许多学生竟然鼓起了掌,并且还发出笑声。事后老师们十分气氛,纷纷议论,现在的孩子们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我们应当怎样教育他们。
时隔不久,中国足球队在一次很重要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失去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机会。第二天上早自习,许多班级的学生甚至一些女同学又是拍桌子又是踢凳子,替中国队惋惜的同时,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情感。 案例十四 “打板子”与“摸脑瓜”
在美国某学校,有这样两位女孩:一个叫麦克穆林,一个叫伊丽莎白。在一次考试中,麦克穆林抄袭了伊丽莎白递过来的答案,被老师发现了。她们承认错误后,老师拿起一个松木板子,要对她们进行惩罚。老师叫她们各自趴在中间隔着一张大办公桌的两把椅子的椅背上,不许互相看。“啪”的一声,惩罚开始了。麦克穆林觉得是伊丽莎白在替自己挨揍,她流着眼泪哀求老师不要打伊丽莎白而应该打自己。但紧接着又是“啪”的一声,似乎每板子都打在伊丽莎白背上,麦克穆林再三哀求也无济于事。但在伊丽莎白听来,板子却是一下一下打在麦克穆林身上。过了一会儿,她们几乎同时抬起头来,看到老师在加了垫子的木椅上重重地“拍”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
北京景山学校有一位小学老师,上课后过了20分钟,孩子们累了,老师叫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谁趴得最好,老师就摸一下谁的脑瓜儿。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只摸一下自己的脑瓜儿,似乎只有自己独享老师的爱抚,其实老师在每个孩子头上都摸了一下——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
第 71 页 共 7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