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2
一、 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词根:
答:词的核心部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2、构词语素:
答:具有构成新词能力的语素,包括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3、语法形式:
答:是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 4、直接成分:
答:构成句子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5、基本词汇:
答: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性、稳固性、构词能力强。 二、 填空题(25分)
1. 语法的 组合规则 和 聚合规则 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2. 从构造方式来看,合成词“围裙”的构造方式是 偏正 式。 3. 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 态 和 式 。
4. 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 述宾结构 ,“打
扫干净”属于 述补结构 ,“十分清楚”属于 偏正结构 ,“火山爆发”属于 主谓结构 。
1
5. 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孤立语
类型,英语属于 屈折语 类型。
6. 在workers中,worker可以称为 词根或词干 。
7. 一般性 、 模糊性 、 全民性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8. 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 本义 、离开上下文人们
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中心意义 。
9. 从意义上来看,“聪明”和“狡猾”是一组 近义 词。
10. 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 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
语义条件的支配。
11. 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时间 和 空间 的局限,
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2. 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 语的替换 、 词义的演变 三个方面。
三、 单项选择题(8分)
1、下列说法只有 C 正确。
A、 “国家、司机、老虎、拖鞋”都是派生词。 B、 “study、student、think、reader”都是派生词。
C、 “伤心、地震、老鼠、impossible、action”都是合成词。 D、 “男子、美化、老虎、扩大、国营”都是复合词。。
2、 C 在语言中处于枢纽的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2
3、下列词组只有 D 没有歧义。
A. 咬死了猎人的狗 B.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C. 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D. 朋友送的两个花瓶
4、 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C 。
A 、语音 B 、文字 C 、词汇 D、 语法
四、 综合分析题(30分)
1、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如是多义词组要作不同分析:(8分)
发 现 敌 人 的 哨 兵 正 快 步 跑 过 来
2、 分析以下句子中所体现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8分)
张山去过北京 妈妈洗了衣服 学生举着标语
答:解析:组合关系:体现的是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个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语言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新的链条。比如说“张三去过北京”中的句子也可以说成是“李四去过北京”也可以是“张三去过上海”“妈妈洗了衣服”中的“洗”可以换成“晾”等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纵向关系,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词形成一种聚合关系。比如:张三去过北京 李四去过北京 王五去过北京“张三”,“李四”,“王五”都做的是主
3
语,形成一个主语的聚合。 “张三” “妈妈”,“学生” 形成主语的聚合 “去过”,“洗了”“ 举着”形成谓语的聚合 “北京”“衣服”“标语”形成谓语的聚合
3、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6分) They gave me two books yesterday.
答:gave表示的语法意义是过去时,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me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宾格,语法手
段是异根;book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语法手段是附加词尾。
4、指出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8分)
秘密——绝密 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
义重
发挥——发扬
妈妈——母亲 妈妈是口语而母亲是学名语。妈妈是大众语,母亲比较书面一点,妈妈则更委婉一点。意思是同一个意思,但在不同的场合却是不同的。比如说,直接说的话就是妈妈,转述的话就是母亲,在当面和母亲说的话就是妈妈,对别人说母亲的话就是母亲。
成果——后果 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成果是褒义词。后果一般表示人们不喜欢或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所以,两个词可以看成是感情色彩不同的同义词。
五、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分)
1. “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语法
手段是什么?(6分)
答:“红太阳”是偏正结构,语法意义是“红的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语法意义是陈述“太阳”是“红”色的。形成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差别的语法手段是“词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
2. 基本词汇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说明(5分)
4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带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变电”等词。
基本词记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用适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3. 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5分)
答: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了语言演变最基本的动力。语音变化。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一些高频词语在使用中常常磨损,造成语音的弱化,常见的虚词在语流中通常都是以混元音?为韵母。在社会交际中,英语中的goodbye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缩短了,只说bye。又如词汇变化,偏好不同,说法也不同。一些年轻人不说“很多”,而说“N多”还有语法变化,正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也就可以改变。比如,现在很多人把“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4. 举例简要说明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特点。(5分)
答:1.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是各不相同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其次是语音,语音系统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语法是语言成分的组织规则,每项语法规则都支配着整个类
5
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2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