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5章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15.1复习笔记一、概述1.心理差异及其成因(1)什么是心理差异心理差异,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在心理活动(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差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群体心理差异,是指不同社会群体,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特点。群体心理差异又包括:民族心理差异、性别心理差异、文化心理差异等。②个体心理差异,又称个别心理差异,简称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基础性、稳定性、持续性、独特性等心理特点。个体心理差异集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a.认知差异,又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类型、认知结构、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差异;b.人格差异,又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③一般未加说明的心理差异指个体心理差异。(2)心理差异的成因①生理因素a.神经系统的差异,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是形成心理差异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神经系统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功能缺陷。如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的损伤会引起特有的语言活动功能障碍。1/24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b.生理疾病,会改变个体的身心特征。生理疾病不仅会造成生理差异,还会引发个体的心理困惑,造成心理差异。如妊娠期感染疾病或受药物伤害,会导致儿童的脑器质性痴呆。此外,若无正确引导,个体会因生理缺陷,感到自卑。②家庭因素a.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影响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b.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这一因素影响个体的个性形成、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优于溺爱型、严厉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和态度。c.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表现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情感互动中的,长期积累下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家庭氛围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个性的形成。父母与儿童的良性互动、温馨的家庭氛围,会使儿童感到安全;反之,儿童会出现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此外,家长的收入、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③学校因素a.教师。教师对学生心理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期望效应影响学生成绩。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据对学生的主观认识形成的期望,这种期望会促使学生向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二,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学生的行为。第三,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的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立性,以理服人。此外,教师的角色意识、威信、气质等因素也会造成学生的差异。b.学校环境和氛围。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学业成就;良好的学校氛围能一定程度地保护面临学业或情感困境的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抑制其消极行为。2/24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此外,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条件、领导人的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间形成差异。2.心理差异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1)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①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又称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从知觉反应来看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类;从信息加工的风格来看,可以分为对多个信息进行整体加工的偏好和逐一加工信息的偏好两种;从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冲动行事,小心谨慎两类。②学习策略差异学习策略差异,主要表现为掌握与应用学习策略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熟练地、有意识地选用策略与随机地、盲目地使用策略的差异;b.策略应用水平的差异,如简单重复材料与选择性地复述重难点的差异;c.获得并使用高级复杂策略的可能、效率等方面的差异。③学习兴趣差异学习兴趣,是指对某一学习活动的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差异主要表现为:a.学科兴趣的差异,如不同学生喜欢不同学科;b.学习兴趣的品质差异,包括广博性差异和持久性差异;c.学习兴趣的效果性差异,如停留在头脑中的兴趣和成为强大学习动力兴趣的差异。(2)学生学习的性别差异①学生智力的性别差异a.在智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上,男女两性大致平衡,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大;3/24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b.在智力结构上,男女两性不一致,如男性的优势是空间能力,女性是言语能力;c.男女两性的智力差异,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②学习动机发展的性别差异a.小学阶段,女生的成就动机、认知动机高于男生,男生的附属动机上高于女生;b.中学阶段,男生成就动机中的竞争性、新奇性较高,女生成就动机中的求知因素较高。女生在提高威信威信方面的动机较高,男生在得到他人尊重方面的动机较高。③学习归因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容易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够努力、能力较低等;男生则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学习内容困难、学习任务重、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等。(3)学业优秀生和学业后进生的心理差异①学业优秀生和学业后进生的认知差异a.智力差异。在智力水平上,学业优秀生的智力显著高于学业后进生。在智力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学业后进生多存在注意缺陷。b.元认知差异。学业优秀生和学业后进生在元认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元认知计划性的差异和元认知监控性的差异。c.知识量与知识结构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自由回忆和提词回忆时,能唤起并有效利用大量组织良好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更容易将这些知识与当前情境建立联系。d.认知加工的差异。认知加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加工深度的差异、加工容量的差异、加工策略选择的差异、认知加工的监控性差异。②学业优秀生和学业后进生的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气质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多血质和多血—黏液质学生中,学业优秀生更多;抑郁质和胆汁—抑郁质学生中,学业后进生更多。第二,学业优秀生中,情绪稳4/24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定型气质更多。b.动机差异。学业优秀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更高。学习动机不仅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c.自我意识差异。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班杜拉发现,自我效能水平可以准确地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具有较高的成绩。3.针对心理差异的因材施教(1)因材施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适宜的教育,取得尽可能最大的发展。因材施教要注意:①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②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③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教法。(2)因材施教的原则①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应可为学生所接受并有一定难度,需努力才能完成。可接受性原则要注意:a.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前提,教师要“量力(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教”;b.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即教学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②可选择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目标和方式,尽可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多个教学目标,准备多套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③主体性原则,是指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5/24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