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二)课程属性
(一)历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 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历史教学的目的 2、历史教学的内容3、历史教学的原则 4、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5、历史教学的设备和手段
(二)历史教学论研究的任务:揭示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 三、历史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统计法 4、比较法 5、图表示 6、分析和综合法 7、归纳和演绎法 四、学习历史教学论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
1、在知识接受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2、课程结构实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培养生的各种能力; 5、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学改革。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三、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一)把握基本思想(二)认真研读和分析内容(三)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四)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五、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关于历史知识 2、历史知识的特点 3、历史知识的分类 4、历史知识构成 (二)能力的培养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培养的意义 3、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4、高中阶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思想的教育
1、思想的教育的具体内容 2、思想的教育的原则 (四)价值观的培养
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程的教材与教参一、中学历史教学的教材
(一)教材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广义: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
狭义: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材料,习惯称教科书。 2、分类
⑴以文字材料为形式 ⑵以非文字材料为形式
(二)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审定 1、制度课程标准由国家颁布
2、教科书制度分国定和审定制,即通常说的“一纲多本”。 (三)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基本结构
1、课文(正文) 2、辅助课文
(四)现行教科书的特点1、开放性 2、联系生活实践 3、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五)现行教科书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1、教科书的使用
⑴整体把握脉落 ⑵全面理解内容 ⑶明确难点重点 ⑷教案设计的依托 2、使用要注意的问题
⑴以基本文为教学基础,不忽视对补充文的运用
1
⑵对课文的学习与图文的学习相结合 ⑶统考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 ⑷引导学生运用教科书 ⑸提倡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参考书 (一)教师参考用书的内容与作用 1、教师参考用书的内容
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 教学要求(设计)和建议、习题解答、课文注释、史学动态 ⑵教学资料:参考书、资料、注释、附录 2、教师参考用书的作用
⑴帮助教师理解课标原则和精神提高讲课备课水平 ⑵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 ⑶有利于教师理解教材去疑解惑
⑷更新教学观念、开阔教学思路、充实专业水平 ⑸增加教学素材
(二)教师参考用书的使用 1、不脱离大纲和教科书
2、建立在教学实践际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3、掌握更多信息了解更多资料 4、完善教案编写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5、选择性的运用材料 6、创造性的运用
第四章 历史知识的特点与教学原则
(一)历史知识的分类
1、人类社会发展 2、自然发展 (二)历史知识的特点
1、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学科的科学性) 2、过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认识方法论) 3、规律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事物的联系性) 4、广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专业属性)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定义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与真实性(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统一 2、主导作用与主动性相统一(师生互动) 3、系统性(演变的顺序 )
4、直观性 (知识获取的途径) 5、巩固性 (知识的掌握) 6、量力性(可接受性)7、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8、因材施教(学生差异) 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授课 (一)教师备课的作用
1、上好课的前提 2、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3、提高自身素质的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形式 1、按参加人数的多少分
⑴个人备课 ⑵集体备课
2、按教学时间分⑴常年备课 ⑵学期备课 3、按教学时段分⑴单元 ⑵课时 (三)教学准备的要求 1、认真写好每课教案
2、不断补充新信息,使每次教学有新意 3、随教材的变化及时做好准备
二、学期备课的要项
(一)结合课程标准,通读教材
1、深化对课标的理解,领会基本精神和体系
2
2、了解教科书中教学内容的脉络,把握每课书在全教科书的位置 (二)了解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
1、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学习的基础 3、如何开发和培养智能4、思想教育内容 (三)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拟定本课程在全学期的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安排
3、单元、学期复习考试安排
三、课时备课
(一)课时备课前的重点是钻研教科书 1、要了解课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内容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前后课内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弄懂本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做到史实熟悉、概念清楚、观点正确。
3、抓住课题中心内容,提练课题中心思想(教材所体现出的本质问题),研究课程内容; 4、吸取《教参》中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的内容及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
5、处理教材内容,大致从“知之较少,经过资料查阅,开阔视野,扩大信息 量,解释疑问,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行筛选”(少—多—少)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原则:从教材内容出发,深刻挖掘,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可行性和现实性相结合,难度适中。 2、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
⑴教学重点:体现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最本质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教材的某一段内容,一是贯穿于教材的线索。突出重点可强化中心,利于学生理解教材。
⑵教学重点:学生难于理解而有待教师启发解惑的内容。其表现为:学习内容不能较快理解,学习新知识缺乏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干扰作用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 ⑶两者的关系:既联系,又有区别 3、教材处理
要项:对教材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调序
注意问题:增补、拓展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但必在课标和教材规定范围内;目的是突出重点。精简的内容为一是学生可理解的内容二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目是为保证重点、筛选知识 4、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素: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性质特点、结合教师自身特点、教学时间和学校设备条件
目的: 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学生的潜能,发挥师生间配合的效益,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结果 5、教学媒体的选择
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选择, (三)编写课时教案 1、教案的分类
⑴详案 (p240 ) ⑵简案 2、教案的主体内容 教学过程
二、中学历史教师的授课
(一)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的定义
按照预定的教案将在备课中形成的教学设计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教学行为的过程 (二)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的阶段划分(新授课) 开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中间:讲解新课 结束:内容小结,习题解答
(三)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的教学技能
⑴导入技能 ⑵讲解技能 ⑶提问技能 ⑷板书技能 ⑸语言技能 ⑹演示结束技能 ⑺变化技能 ⑻反馈和强化技能 ⑼结束技能 ⑽组织教学技能 第六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基本方法 一、历史教学组织的形式与课型
(一)历史教学组织的形式1、班级2、小组3、个人
3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型 1、按课堂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划分
综合课 :既捡查复习旧知识,又讲解新知识 单一课:完成单一教学任务 2、按教学内容划分
导言课 讲授新知识课 复习课 考查课 讨论课 活动课 讲评课 (三)历史课堂教学的程序
1、组织教学:检查人数、说明教学内容
2、实施教学:讲授课程目的、基本要求、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3、教学小结: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1、定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师生互动。 2、作用: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方法的确定依据
1、课型、2、教学对象 3、教学设备与环境 (三)常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
⑴定义:教师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⑵分类:叙述法 描述法 概述法 ⑶要项:叙述法 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有头有尾的有情节的讲授要求 生动形象有情节有变化过程 开端、情节的发展,事件发展的高潮、低落和结局材料要典型、真实、形象,口头表达要细加琢磨,叙述要有感染力 描述法 对重要人物和重大场面绘声绘色的描述运用 主要在教材的重点部分
概述法 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扼要的概括讲述用于勾画出历史的全貌和发展线索
2、讲解法 教师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论证以提示历史规律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讲授方法
方式 分析和归纳法 比较和对比法
运用 先提论点然后对史实进行叙述和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先叙述历史全过程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史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边叙述史实、边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得出结论要点 观点和史料的统一规律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分析要全面综述要全面
3、谈话法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实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间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优点 学生参与谈话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 学生对该问题有了一定了解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答案要单一,谈话告一段落要做完整深刻的总结
4、发现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只讲历史史实,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掌握概念和探讨历史的发展趋势优点 教学气氛活跃,有利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直观教学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历史教学的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第七章 中学历史课程教与学的过程 一、中学历史课程教的过程 (一)教学实施过程的定义
1、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能、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阶段 理解——记忆——运用 3、教学实施过程的特点
⑴历史性(过程的变化发展) ⑵周期性(新旧知识的接受)⑶整体性(学生的整体发展) ⑷个性(人的本质差异)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功能与本质
1、教学过程的功能 ⑴实现教学目标 ⑵维持团体 ⑶发展智能 ⑷发展个性 2、教学实施过程的本质
4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实施过程的组成因素
1、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2、相互关系(p112图)
(四)中学历史课教学过程的实施
1、诱导学习动机(感知 ) 2、理解历史知识(形成概念) 3、巩固历史知识(记忆) 4、(运用)历史知识 (形成能力深化改进) 二、中学历史课程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关于学习
1、学习的定义: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 2、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过程
3、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⑴外部 ⑵内部 4、学习的分类(p127)
5、学习取向的分类:表层型(外部动机) 、 深层型(内在探求) 成就型(成就) (二)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
1、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创造完善的外部环境,学生有必要的准备 2、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要有良好的心态,注意力集中 4、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5、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
第八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设计
一、历史教学的模式当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教学模式定义:
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二)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1、指导思想 2、主题 3、目标 4、程序 5、策略 6、评价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 1、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四)教学模式的分类
1、传统模式 2、学问模式 3、系统模式 4、开放模式 二、当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 1、以教授为主向以学习为主发展 2、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3、一般化向学科化发展
三、主要历史教学模式介绍及实施基本程序 (一)主要历史教学模式介绍
1、讲解接受模式 2、探究发现模式 3、合作教学模式 4、社会考察模式 5、资料研习模式 (二)主要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 1、讲解接受模式
⑴适应对象:系统知识、技能的讲授 ⑵教学程序:“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 ⑶基本步骤:7部分(p141――142) 2、探究模式 ⑴定义:
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概念,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
⑵特点:学生自主的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必要探究能力,有效地形成科学概念 ⑶教学环节:
明确并陈述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任务 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 评价学系结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