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探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赖士靖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7期
海洋贝类存在两种主要养殖方式,即底播和浅海筏式,贝类筏式养殖因具备管理方便、成本低、产量高、生长速度快等优势在我国实现了较为广泛应用,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也能够证明该养殖方式具备的优势,基于此,本文结合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实际,深入探讨了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近年来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存在大密度养殖、片面追求高产量行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管理也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水产品的质量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为了尽可能扭转这一现状,正是本文围绕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1生态环境恶化
在贝类筏式养殖中,贝类会通过过滤海水中的有机质和浮游植物获得食物,但在福建省高密度环境下的贝类筏式养殖中,养殖区域内的浮游植物量往往会因贝类的摄食活动急剧下降,海区内有机物自然分解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随着海区水体对有机物的分解、净化速度小于有机物积累速度,养殖水体便会因水体污染而不断老化。结合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会随着养殖区贝类摄食强度的增强而减少,由此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往往会提高赤潮的发生概率。此外,在高密度贝类筏式养殖下,绳、笼、筏架等养殖器材会对海水造成较大阻力,这种阻力会直接影响水体交换速度,这将进一步提高海水的老化、富营养化程度。
1.2水体富营养化
近岸、海水深度为10~30m的海区为贝类筏式养殖主要集中地,但由于该区域受陆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较重,富营养化的海水很容易影响贝类筏式养殖。在海水富营养化影响下,藻类的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赤潮,海洋生产过程和正常的生态结构会因此受到直接影响。此外,福建省高密度的贝类筏式养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将8层的养成网笼加长至12层、将20~30m的筏间距缩短至8~10m的情况在福建省极为常见,高密度的养殖不仅导致了富营养化问题加重,贝类排泄的大量粪便还会为病原细菌的滋生提供有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