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的变化
作者:刘玲;邱海波;黄英姿;杨毅
作者机构:210009,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病医学科;210009,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病医学科;210009,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病医学科;210009,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病医学科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ISSN:0254-1416 年:2005 卷:025 期:009 页码:660-662 页数:3 中图分类:R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俯卧位;呼吸,人工;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肺换气
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3例早期ARDS患者(病程<72 h),在镇静、肌松下持续俯卧位通气2 h.呼吸机参数设定为潮气量6~8 ml/kg,吸气时间1.0~1.2 s,吸气流速40L/min,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入氧浓度0.4~1.0,呼气末正压6~18 cmH2O.观察俯卧位前即刻、俯卧位0.5、2 h及恢复仰卧位2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气道峰压(PIP)及气道阻力(Paw).俯卧位后PaO2/FiO2比俯卧位前上升超过20%作为氧合改善的判断标准.结果与俯卧位前比较,87%患者俯卧位0.5、2 h、恢复仰卧位2 h时PaO2/FiO2和PaO2升高(P<0.01);CstHR、MAP、CVP、MPAP、PAWP、CI、Raw、PaCO2、P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氧合
改善的患者在俯卧位0.5、2 h时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仰卧位2 h时Cst升高(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