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创新
本文从加强网络监管、维护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组建新型网络社区、构筑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网络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
标签: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平台 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和生活方式。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也因此受到冲击,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1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0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其中20-29岁的网民数量占28.1%,从学历结构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3.3%,从职业上看,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不可否认,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宽了求知途径;网络环境的自由与轻松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然而,网络环境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大学生心理发育的不成熟,使其对网络信息缺乏甄别过滤的能力,从而致使不堪忍受学业压力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等情况时有出现;暴力、色情等网络危害更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可见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已经构成尖锐的矛盾,对当前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探索新型操作模式
2.1 在常规建设中追求实效
加强网络监管,倡导绿色上网。一是实行校内上网场所监管,即要求学生凭学生证实名登记上网并接受软件的管理,通过技术上的管理措施,结合网站对信息发布者相关资料的记录,可以按图索骥,较方便地寻找到发布信息的人。二是实行校内网络信息监管,即可以采取在校园网网关处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的方法,从而较为有效地阻挡校外网络不良信息传入校园网。进而宣传有益的资讯,分析不同的声音,摒弃有害的信息,切实引导学生实现绿色上网。
建设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校园网的建设,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纯理论传统模式,通过学习和借鉴一些知名网站的成
功经验来提高思政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网站的栏目设置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寓教于情,兼顾网络为学生服务和互动的功能。
借助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特点,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使教学形式更加動态化、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化,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的同时,更是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理论引导作用。
打造一支合格的网络辅导员队伍。网络时代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具备分析问题的宽阔视野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又要熟悉网络知识和技术。因此学校应组织开展网络维护、网络语言应用、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网络辅导员驾驭网络的能力,为其游刃有余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2.2 在创新建设中摸索提高
借鉴“易班”模式,组建网络社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班级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班,上海市部分高校从2007年8月起试点建设“易班(E-CLASS)”,截止2010年11月,已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等三批28所院校加入试点。“易班”是融合了论坛、博客等应用的网络社区,教师及学生可通过该平台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相互交流,实现跨班级、跨专业、跨校区的资源共享。借鉴上海“易班”的成功例子,我们可以从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组建校园网络社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社区内容,切实把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成为既具有时代性、知识性,又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吸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构建互动平台,提高工作实效。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式交流平台,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为例,该院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一个包括专业思政网站、电子邮件、QQ、MSN、QQ群、飞信等短信群发软件在内的常用网络交流平台,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创造性的应用。例如通过组建团学工作QQ群处理通知发放、交流资讯、收集材料等日常工作,与传统的人工通知或电话通知相比,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处理日常工作其覆盖面更加广泛,沟通工作的时效性更强,工作的互动性更高。在开展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的工作过程中,采用QQ、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传统的面对面谈话相比,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这种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弥补传统思政工作模式中师生交流不足的缺陷,实现了心理辅导工作从说教式的单向信息传递到交互式的双向沟通的成功转型。
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教育质量。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一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入网络评教机制,由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对本学期本班所有任课老师情况进行打分,实践证明网络评教比起传统的书面评教覆盖面更为广泛,可操作性更强,
评教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激励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评教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对于形成大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二是在校园网建设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参与型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网站建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通过辐射效应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与认同。
3 在总结里留下反思
尽管互联网种种优越性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它仍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网络上西方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产生价值判断上的简单化,从而给我们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仍然要采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要把网络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级各类社团活动等有效的传统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改进和加强思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杨伯成,王闻道.努力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J].经济师,2004(12).
[2]张国学,李若男.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3]宋家臣.试析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9).
[4]唐艳明.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5]胡正奎.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政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7).
[6]钟光华.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09(04).
[7]曹梦霞,龚方红.网上学生评教的尝试及学生评教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