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参与到客户互动上来。
可能未来,客服部门再也不是那个信息传递者的部门了。 3
曾老师在新旧商业比较中强调了两个字:精准。
曾老师在新旧商业对比中,更多强调了,新商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商业能够提供精准的服务。这也是淘宝现在千人千面所在追求的事。包括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推动等,都属于新商业范畴。
看到曾老师“精准”两个字,觉得我们该有什么样是思想变化呢?
作为我们做事的人来说,在对客户服务上,可能更多的要想精细化方向发展。我们要用更多的准备工作,为客户带来更加准确和细致的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口碑。 4
曾老师在战略中强调了“点、线、面、体”。
6
告诫创业者,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做点,做线,做面还是做体。就像阿里与京东,都是做电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给大家的产品就越来越不一样。
社会中,我们大多都是点的创业者,我们制作一个产品,做一个品牌,在单点上做到小而美。如果你擅长,这个选择也无可厚非。
也有很多做线的,比如020创业,很多电商企业都是做线的事情。而面是容纳很多点的前提下,形成很多线而织成的面,而体又是因为一个面衍生出另一个面,面多了就形成体了。比如,淘宝和支付宝就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面,又相互协同。
对于战略层面的“点、线、面、体”,对于做事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
对于我们做事的人来说,我想引用芒格所提到的“多元思维”是最恰当不过的。当读到这一张时,其实如果不打盹思考,很难达到一个场景化的理解。这是自己思维结构和多学科知识积累欠缺所致。
所以,要想真正想清楚“点、线、面、体”的事情,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我想多读书,广泛培养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多元思维结构是有必要的。
7
5
曾老师在组织结构中,强调管理向赋能转变。
传统的企业中,我们都是严格分上下层级结构的,更多强调上传下达,更多强调KPI指标考核。就包括我上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的教科书《绩效管理》也还用了一学期学习如何制定考核指标,用什么方法做员工考核。
你看,现在这社会,真正具有赋能思想的领导者是多么的稀少。毕竟我们这么多高校教都是以效率为优先级,培养工业时代的管理者,就包括目前很多学校的MBA教育,我想也会花很多时间告诉你KPI的好处。
而这里强调的赋能,更多的是强调为他人服务,让他人成功。以完成目标而做协同,管理者更多充当了资源协调者的职能。
对于做事的我们来说,在赋能上,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呢?
对于我们做事的人来说,不管你是在KPI的组织里,还是在赋能的组织里。我想强调价值贡献都是有道理的。
8
在KPI考核的组织里,我们强调价值贡献,贡献好的结果,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在赋能的组织里,我们强调价值贡献,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贡献更多自己的能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