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A 抑制蛋白酶 B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C 抗感染、抗损伤 D 结合、运输功能
BE负值增大可见于A. 代谢性酸中毒D 代偿后呼吸性碱中毒
CO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 HbCO无携氧能力B CO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 使2,3-DPG生成减少
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B.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D 肺泡表面张力增强
I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E PaO2<8.0 kPa (60mmHg),PaCO2>6.7 kPa (50mmHg) 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D PaO2<8.0kPa (60mmHg)
Na+/Ca2+交换蛋白的活性主要受下列哪一物质的调节B.Na+的跨膜浓度梯度 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C 血液H+浓度升高 SOD作用在于清除D.超氧阴离子 A
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表现在A 干扰神经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C 影响钾在神经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
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B 细胞内钾缺乏
氨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因为A 使脑组织ATP减少C 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 D 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
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B. 三羧酸循环障碍C B
白细胞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E.以上都是 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C 热休克蛋白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D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动物实验 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C. 心肌细胞 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D. 脉压增大 不完全康复时C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C
成年人急性失血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C. 2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D 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成人失钾最重要的途径是D.经肾失钾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E 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特征的心力衰竭 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B.AB D
大汗后未经处理可能出现A.高渗性脱水D.低钾血症
大量食用腌菜的患者会出现下列哪些变化A 血液中变性Hb增多C Hb与氧的亲和力增高 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代谢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D 血钙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时B. SB、AB增高D BB增高
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出现A BB降低 B SB、AB降低C. BE负值增大
代谢性酸中毒时肾的主要代偿方式是B泌H+、泌NH3增加 重吸收HCO3-增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当化验显示PaCO2升高 血浆[HCO3-] 减少时 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C.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B.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时 体液变化的特点是 E.细胞内液变化不大 细胞外液↓ 低动力型休克的基本特征是B 低排高阻 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A.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血症时补钾时应遵守D.每日尿量>500ml以上时才允许静脉滴注补钾 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C.细胞内酸中毒 细胞外碱中毒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C.3.5mmol/L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C.130mmol/L 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E 休克失代偿期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A.直立性眩晕 B.血压下降C.脉搏细速 D.皮肤弹性减弱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D.低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B.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D.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低于E.280mmol/L
低输出量性心衰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A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可有A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B 静脉血氧含量降低C 氧饱和度降低 D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C.等渗性脱水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缓冲对是D血红蛋白缓冲对 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B 限制性通气障碍 F
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出现E 排尿减少 水、钠、氯潴留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 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B. 13%
反常性碱性尿可见于A 肾小管性酸中毒 B 碳酸酐酶抑制剂使用过多D 高钾血症10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A 心搏及呼吸骤停D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并发心力衰竭 反常性酸性尿可见于C 缺钾性碱中毒
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C PaCO2值 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E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衰是由于B 死腔样通气
肺泡膜病变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有A 肺泡膜厚度增加 B 肺泡膜面积减少C 肺泡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D 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肺泡通气不足时血气变化特征是A PaO2下降 B PaCO2升高D PAO2下降 肺原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C 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 G
肝性脑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E 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 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E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E. 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降低主要是由D 肝脏对胰岛素灭活作用减弱 肝性脑病时 血氨升高的原因是C 体内氨生成增加 清除减少
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增加的机制是A 上消化道出血B 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 氨的生成增
多C 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血症
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比例失常表现为C.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肝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E.腹腔
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可以是B 胃肠道出血 高动力型休克的基本特征是C 高排低阻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E.心室纤颤和停跳
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征的影响是A.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高钾血症是血清钾大于B.5.5mmol/L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大于D.150mmol/L
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B.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 体温保持高水平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可见于A.医源性盐摄入过多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Cushing综合征4.高渗性脱水患者常出现A.口渴 B.尿少D.尿比重增高 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是D.>310mmol/L 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清钠浓度是A.>150mmol/L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B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 但可高于正常水平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见于A 甲状腺功能亢进C 贫血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发病环节是C 肾单位广泛破坏 功能性分流是指E 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关于发热的叙述 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关于尿量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无尿24小时尿量50ml
关于热休克蛋白错误的说法是D 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小
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 正确的是B 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C 可以稳定新生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避免错误或非特异性聚集D 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关于心肌肥大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E 心肌肥大能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过量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E.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H
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机制主要是D 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B 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E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呼吸性酸中毒时可发生A AB SB B PaCO2增高C BB增高 D BE正值增大 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8 0kPa(60mmHg), 经吸纯氧15min后, 此项指标变化不属于下列哪种异常? C 解剖分流增加
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最直接的条件是A.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激活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D.内皮细胞内 J
机体的发热激活物是A 细菌 B. 病毒D. 抗原抗体复合物 急性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出现C 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
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组织电生理的影响是A.静息电位(负值) ↑ 阈值不变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征的影响是D.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 外周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主要的影响是C 肺性脑病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可以出现C SB<AB
急性期反应蛋白中具有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作用的蛋白是B C-反应蛋白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可能发生A 脱水 B 高钾血症C 低钾血症 D 氮质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 肾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较常见的首要症状是C 少尿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病人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B 高钾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 高钾血症
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少尿期不会发生D 尿钠含量降低 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D. 心肌肥大 急性应激时免疫系统可表现为A 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B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 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A损伤与抗损伤C因果交替 D局部与整体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B 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意识障碍的机制是B 取代去甲肾上腺素
结肠内 PH值降到5.0时A 从肠道吸收氨↓, 以NH4+形式排出体外↑ 静脉血短路(分流)流入动脉可造成D 乏氧性缺氧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C.Na+ K
可因前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的有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 严重贫血 L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B 蓝斑 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性缺氧是A 贫血 M
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D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E 肾小管泌H+、重吸收HCO3-减少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E肾小管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加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E 骨髓造血加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D 钙的解离度降低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是A 促红素生成减少 B 甲基胍毒性作用C 铁供应不足 D 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早出现的症状是B 夜尿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B 血小板功能异常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D 骨质脱钙
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C 血磷升高 血钙降低
慢性肾衰时发生低钙血症的机制是A 1,25-(OH)2D3减少 B 血磷升高妨碍肠道吸收钙C 毒性物质使胃肠粘膜受损 D 肾脏排钙增多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E 以上都是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A 抑制炎症免疫反应 B 生长发育迟缓C 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LH D 抑制TRH、TSH的分泌 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的表现是D 可有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最易发生下列哪种类型的缺氧B 呼吸性缺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C 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某患者消化道手术后禁食3天 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 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E.低钾血症
某患者血 PH7.25 PaCO229.33kPa(70mmHg) [HCO3-]34mmol/L 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可能是B 呼吸性酸中毒
某患者血pH7.49 PaCO26.67kPa(50mmHg) [HCO3-]37mmol/L 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可能是C 代谢性碱中毒
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6.0kPa (45mmHg) 血氧容量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 其缺氧类型为A 低张性缺氧
某患者血氧检查为: PaO213.3kPa (100mmHg) 血氧容量12ml/dl 动脉血氧含量14ml/dl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3.5ml/dl 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C 慢性贫血 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 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 PH7.40 PaCO25.9kPa(44mmHg) [HCO3-]26mmol/L,血[ Na+]142 mmol/L血[C1-]96 mmol/L 该患者可诊断为B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某心功能不全患者因回家上楼过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剧烈咳嗽并伴有粉红色泡沫痰 应考虑可能发生了B 急性左心衰
目前在抗休克治疗中缩血管药物的使用原则是B 用于休克后期C 用于高排低阻型休克D 用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N
哪些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A 胃液丢失C 应用利尿剂 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脑内出血B.高渗性脱水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B自主呼吸停止C瞳孔散大、固定 D脑电波消失 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
内源性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D 暴发性肝炎 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B疾病的诱因 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刺激是E 以上都是
能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疾患有A 慢性肾盂肾炎 B 肾结核C 慢性肾小球肾炎 D 红斑狼疮性肾炎
能引起组织性缺氧的是B 氰化钾中毒C 线粒体损伤 D 维生素缺乏 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含量的指标是D BB 能作为应激原的是E 以上都是 P
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E 内生肌酐清除率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的主要指标是C pH 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D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Q
氰化钾抑制组织细胞生物氧化的机制是A 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C 传递电子受阻 呼吸链中断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机体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E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的发生说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是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 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来自A.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 B.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C.线粒体功能障碍 D.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D.缺血后恢复血流损伤加重
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D 红细胞内2,3-DPG增加 缺氧是由于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