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 【教学重点、难点】

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分量指标的概念、种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二)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

2.价值单位

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 3.劳动量单位

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三)作用

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 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 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

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

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状况的数量的指标,如:人口数、房屋的居住面积,企业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

a.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则无意义。

b.同类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则没有这种关系。

c.时期指标数值是经常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不是。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决定了统计处理与应用上的不同,在运用时期和时点指标时,注意同一指标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则总量指标的性质也不同,如:年末人口数和年初人口数是时点指标,但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人口净增数则为时期指标。

3.按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划分为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讲了。 三、应用总量指标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计算范围、计量单位与口径。 2.现象的同类性。

第二节 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介绍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概念、种类,重点讲授各种相对指的计算方法。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统计中,数字的作用在于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为统计之母”是有道理的,孤立的数字,不进行任何比较分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此,对事物进行判断、鉴别和比较,就要借助于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表现形式一般为倍数或系数(以1作为对比基础),成数(以10 作为对比基础),百分数(以100作为对比基础),千分数(以1000作为对比基础),复名数等。

相对指标的特点:

①将对比的基础抽象化。

②抽象化掩盖了绝对数的规模百分数或千分数(以100或1000作为对比基础)。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1.反映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

2.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速度、强度、质量、效益等。 3.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便于比较。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

是将两个有从属关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而得,说明总体内部组成情况,一般用%表示。

结构相对数=(总体内某一部分指标数值)/总体总量×100% 结构相对指标的特点:①各部分计算结果<1 ②各部分比重之和=1

③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调整不合理的比例,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特点:①分子、分母可互换 ②同一总体内

③各部分之间比例之和不等于100% 3.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某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比较相对指标=某一空间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空间的同项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表示,有时也可用系数表示。运用比较相对指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促进事物进一步发展。

相对指标的特点:

①对比的分子分母必须是同质现象 ②分子、分母可互换 4.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是以复名数表示的,有些强度相对指标是采用无名数。强度相对指标的特殊使用是按平均每个人摊得到的份额表示。由于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因此可以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生产条件及公共设施的配备情况;也可以反映经济效益的情况。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

①不同总体对比 ②具有平均含义 ③分子分母可互换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也称作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动态相对指标对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将在第七章予以详细讲述。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量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x100% ①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一般应用

②还可计算计划时期某一段累计完成数占全计划的百分比,即进行进度分

析。

计划完成相对数=累计至报告期止完成数/全部计划数×100%

③长期计划任务规定的要求和方法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两种方法:

a.累计法:凡是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总和规定任务的要求采用累计法计算。b.水平法:如果计划任务(指标)按期末那一年规定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则采用 水平法。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特点: ①对比数为同一总体 ②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③计算结果视指标性质而定:a.若指标表现为越高越好,如::产值(量)、劳动生产率值,其值≥1,结果越好。b.若指标表现为越低越好,如:费用、消耗、成本,其值≤1,结果越好。c.基建投资额、工资等,其值=1,结果越好。

三、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统计相对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指标数值,是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对比分析准确地、深刻地反映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统计相对数的作用,在计算应用统计相对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2.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运用。

3.要正确地选择作为比较标准的基期。

4.为了从各方面分析和研究问题,需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教学重点、难点】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分量指标的概念、种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a4dt316co6m3qp9xkwe9ersa9ps1u00x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