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

了知识点)

考试题型:

1、 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简答题

4、 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 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三类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无关变量

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 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 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 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 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 智力性格、自 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 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 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 断。

5. 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 为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 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 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 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7.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 论。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 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 发现。 8. 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发现学 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 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岀 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 学习和发现学习)

9. 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 义。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 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 念学习、命题学习。

10.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新 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能形 成文字符号的表

面联系。(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 分机械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1.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在某 种环境中作岀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 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

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 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 接说,提岀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岀了突岀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 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 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 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物马祖人 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 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 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考 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 12. 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 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岀或避免作岀与之类似的行 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 13. 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 目标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 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 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 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 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15. 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动 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

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 成绩就要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 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 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一研究结果被 称为“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 16.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人 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仃.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岀现在情 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 作用范围不同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佃.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 进作用。它包括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 准备状态,一

种学习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 负 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多 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 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 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

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 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 生重要影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 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

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 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成分说,它是在以实 证研究检验形式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素说 后来被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 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 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 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它是个人具 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包括关于事实 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回答“是 什么” “为什么”的问题。

22. 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是个体

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只能借 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它表现在活动中, 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 性知识,它回答“怎么办” “怎么做”的问题。 23. 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 其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 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 处在结构上层的叫 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 下位概念, 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24.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 的自我意识。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岀,他认 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 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 与控制。元认知分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 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岀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创造岀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 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

27.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 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 生岀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 因此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 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 同一个

方向得岀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求同, 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 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它是一套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

30. 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 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式策略。 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它省时省力。

31.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 常功能,忽视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因此,

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 着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 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其相关功能的作用。

32. 动作技能:~又称心因性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 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它 是一种表现岀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 体活动方式。

33.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 行等等,它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 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品德 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 为技能与习惯

34. 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中人,事,物发生 交互作用,在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 (弗洛伊德认为)

35. 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包括一些生物 性或本能性的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 。在力比多 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36. 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会化的历程,个体的 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正, 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 就是超我。

37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 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 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8. 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 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众 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 斥;②地位低;③不自信

39. 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0.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 情时,个人所付岀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 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 作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划分给每个 学生,这样就不会有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了。

41.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仅身体没有 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

42. 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 立良好信赖的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态,主 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 人潜能。

43.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 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

“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 习。 44.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它包 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45. 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 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46. 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 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7. 自变量::是指呈献给被试的刺激变量, 一种假定的原因 变量,试验者支配、操纵的变量。

48. 因变量:指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 49. 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的值,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 50. 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 是 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 行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 措施的成效,检验某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51.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

52.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东西所能测量的 程度。

53. 智商量表比内量表以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 映智商,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韦氏量 表以个人智商得分在该年龄组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来判定 智力的高低,公式是IQ=[(测验分数-100)/15]*100.

54. 智力理论: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 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传 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过于狭窄。因此,加德 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 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 和自我认识智力。

56.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 的意识一样,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自我调控。

57. 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 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58. 先行组织者:指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导 引性材

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

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 联。它在学生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 道认知桥梁,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包括: “陈述性 组织者”,用于较不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和“比较性组织者” , 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

59. 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 理活动的趋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序或方法 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 题,仍旧用这一思路去解决。

60.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 料的干扰所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

为:(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明这点) 前摄抑制:指先前 记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 先前材料的干扰。

61. 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 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岀本质特征, 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62. 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 的绝望心境,丿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63. 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模式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 结合学习。

64. 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 时停顿的现象,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线

二、简答题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心理基 本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教的 规律,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 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 心理规律,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使学生能运 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 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 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 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 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 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效率。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概况 答:①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9世 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做好了准备。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同 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对学 习心理学问题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1903年桑代克的《教

育心理学》问世,世人将该事件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 育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1913-1914年,桑代克又将其扩充 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 内容体系,至此基本确立。此后,西方教育心理学一百年 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 1)教育 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2)心理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显示岀如下趋势 :1)更加重视学 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 境性。2)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极其机制的 研究日益深入。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 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 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 学中的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 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5)研究 方法呈多元化趋向,强调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结合,同 时注重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3.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 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 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对待别人的人。 其中有几个基 本观点:①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②从客观责 任到主观责任;③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 ④ 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⑤从他律到自律。三个阶段: 1)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 展变化的过程。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 理学家对个体认知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岀了许多观点 和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 维果斯机的心理发展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

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 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0-11、12岁)和形成运算阶段(11、

12岁后)。由以上认知发展阶段可见, 个体从岀生到青少年 时期,从最初的反射性活动发展到有高度抽象逻辑能力的 个体,从而具备了现实生活各方面的认知能力。 4. 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 答:①前苏联心理学家果维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 发张的重要作用,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岀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 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个体的 认知能力是在活动中,在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 起来的,社会和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他认为,儿 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 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 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 区”②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 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

教学成败的关键。 其二,加血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 被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5. 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答:①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思 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想像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发 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聚合思维 的特征:求同,也称为求同思维。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发现法(程序:掌握学习课题 T假设T确定假设T验证假设T发展、 补充、修改和总结); 2) 问题教育法(程序:暗示T问题T假说T推理T验证 ); 3) 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 作用,大量产生多种主意)。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及其培 养: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肯定其积极价值。 6.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① 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②学习具 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1)大学生与更多的自由支 配时间、更多自习时间;2)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 择性;3)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 ③自 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 ④学习 途径多样化。 __________________ 7.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需要: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进行理想注 意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 值感:1)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

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3)适当开展竞赛,培 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8.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 答:桑代克是现代心理学之父,他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 岀了学习的三大规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 效果律 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在学再对刺激情景作出特定的 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强;而得到 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大。 准 备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 于准备状态时,学习就会更有效。桑代克强调 在学习过程 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 桑代克的联结论 事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它以实验和事实 为依据,揭示了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为以后教育心 理学的学习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用动物学习 推及到人类学习,而且仅仅研究机械学习,有其局限性。

9.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 注意过程,是指个体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它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②保持过程,榜样行为引起人 们的注意后,虽然榜样行为不再岀现,但它仍能影响观察 者,这是由于观察者对注意到得榜样行为保持的结果。 ③ 动作复现过程,是个人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 ④动机过 程,是指个体因表现所学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的过程。包 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10.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校中学生的 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逻辑意义的;②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③学习者必须具有有 意义学习的心向。

1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 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 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为学校教育培养人 才拓宽了理论思路。 12. 强化与惩罚的比较 ①

强化:使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的过程。② 惩罚:使 行

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减少的过程。

③强化的程式:是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或在什么时候 以何种频率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 刺激呈 现 刺激消 除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一、名词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a3co41hji9ersa9pruq6ksx797jp100wo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