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之四
《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
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
亚泰都会()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分院
2014.04
. 可修编.
. -
目录
前 言- 1 - 1.区域发展状况- 3 - 1.1 区域发展背景- 3 - 1.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4 - 2.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现状- 6 - 2.1水资源利用现状- 6 - 2.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9 - 2.3生态环境现状- 13 - 3.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5 - 3.1 水资源供需状况- 15 - 3.2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16 - 3.3 水资源平衡分析- 22 - 3.4 基本结论与建议- 25 - 4.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28 - 4.1县域承载力- 28 - 4.2中心城区承载力- 35 - 4.3建设用地管制措施- 35 - 5.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38 - 5.1生态环境承载力概念- 38 - 5.2县域生态承载力评价- 39 - 5.3各乡镇生态承载力评价- 47 - 5.4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区- 49 -
. 可修编.
. -
前 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本框架中,资源、环境是重要的支撑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如今,城镇化进程的加剧、经济的飞速发展加深了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则取决于系统能否持续承载,人类活动是否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可以认为,将发展限制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即保障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承载,是保障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
临西县是一座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以轴承行业为龙头,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门类齐全的城市,地处冀、鲁交界处,全县辖5镇4乡,299个行政村。县域地势平坦,中部有古堤纵贯,将全县分为堤上缓岗、地下低平原两个地貌。季节性河流卫运河为境主要地表河流,并有清临渠、临威渠、临馆渠、卫西干渠等多条渠道,主要为农业灌溉渠。近年来,临西县抓抢机遇,明确产业目标,逐渐建设成轴承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轴承商品集散基地、全国最大的碳钢轴承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轴承之乡”,市场秩序更加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差距大,城镇基础设施仍较薄弱,资源供给体系脆弱,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在编制《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时,基于临西县实际,进行临西县资源、生态环境
. 可修编.
. -
承载力专项研究,为临西县今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提供指导,旨在推进临西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 可修编.
. -
1.区域发展状况 1.1 区域发展背景 1.1.1 区域概况
临西县位于省南部边陲,卫运河中游左岸。东濒卫运河,南临馆(市),北衔威县、清河。县域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19公里,总面积542平方公里,隶属市。全县辖5镇4乡299个行政村。县域现有邯临、邢临、清临三条省道。童吕公路、武馆线两条县道横贯南北。此外,境还有四二九公路、北杏园—邯临公路、水波——白庄、后阎—黎博寨、高洼—邯临公路等16条乡级公路,邢临高速公路及高速联结线,将作为城区主要的对外交通出入口,京九铁路在县域东部南北穿过。 1.1.2自然资源
全县地势平坦,中部有古堤纵贯,将全县分为堤上缓岗、地下低平原两个地貌。西部海拔在33—36米之间。东部海拔在28—33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稍有倾斜,地面坡降1/5000—1/6000,堤下被西部高地和东部卫运河左岸所围,北部又是南坡洼、北坡洼与清河、威县部分区域共同形成封闭洼地,最低点海拔27米。
境地表水主要有天然降水和地表河流两部分组成。主要地表河流为卫运河为季节性河流,属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卫运河由馆北来到尖冢入临西县境,折而东流,流经尖冢、黎博寨、单屯、河西、东枣园出境入清河县,县境河长36.52公里,左堤境长39.20公里。其河道弯曲河床坡度平缓,在洪水含沙量大的情况下易形成地上河,其保证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强迫行洪为5500立方米每秒。结冰期
. 可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