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是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核算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会计资料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的保证。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进行计量、记录、报告,不能遗漏;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而不能有所中断;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要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保证所提供的会计数据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相互连续的有序整体,而不能杂乱无章。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是在进行数量反映基础上的另一重要特征。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通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经营管理需要加强预见性。为此,会计要在事后、事中核算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为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些价值指标。为了便于监督,有时还需要事先制定一些可供检查、分析用的价值指标,用来监督和控制有关经济活动,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由于基层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监督与其他各种监督相比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不仅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经常地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
3
2.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即审查未来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令、政策的规定,是否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要求;
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取得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并以此纠正经济活动进程中的偏差及失误,促使有关部门合理组织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的及规定的要求进行,发挥控制经济活动进程的作用;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核算资料进行的审查、分析,并对已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和评价。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两种。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企业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的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三、会计职能的定位
要全面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会计职能,需要对会计职能有如下认识:
(一)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
目前,在我日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话动论。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支持者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及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以往的诸如强调会计是一种提供财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会计工具论相比,会计信息论无疑有其先进之处。”
首先它认为会计是一个过程,从而否定了“工具论”。
4
其次,它还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杨纪琬教授就曾指出:“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来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制度、防弊措施等也随处可以显示会计的管理职能。”
我国最早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会计学家是杨纪碗教授和阎达五教授,他们在1980年的《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我是倾向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因为,无论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会计在组织、综合经济信息方面和利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都是紧密结合的。近年来涌现出的宝钢、邯钢经验部已充分证明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管理作用。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
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
虽然从表面上看,决策是由最高管理层作出的,但事实上,决策并非仅仅是拍板的一瞬间,它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二)会计的管理职能是在会计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发展起来的
1.会计职能的形成阶段
当会计处于原始或者雏形阶段时,“单式记帐”会计的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计量”,即人们通过头脑的或帐本上的简单计算来衡量其劳动成果。当会计
5
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通常需要对这种计量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比较,此时会计的管理职能就诞生了。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我认为,计量这种最初的会计行为就是在人们“关心”的想法下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计量不仅体现了人类原始会计思想的产生,还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生产生活资料进行合理配置。
2.会计职能的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欧洲,特别是英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而此时,会计已经从原始的“单式记帐阶段”转变“复式记帐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向有良好效益的企业积聚,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分散于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多数所有者远离经营实体·失去支配能力。但作为所有者集团,他们又关心其投人资本的保全,以维护其利益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管理职能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
(三)会计职能的逐渐成熟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泰勒的“科学管理法”逐渐渗入产业界,为现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给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会计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为管理会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方法的出现。
另外,多种形式的会计分析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开始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此产生了急剧的资本集中,许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管理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便会计的管理职能开始被社会广大阶层普遍接受。
6
(四)对会计职能基本内涵的认识
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涵在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及精度等会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提到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影响范围及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会计由原来的主要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转向服务于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另外,代理人理论、产权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前沿理论也给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会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
(五)小结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
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四、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能同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