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报
课程名称: 非物质文化概览 题 目: 文登李龙王文化 姓 名: 林承泽 学 号: 20144337 年级专业: 14级材型一班 时 间: 2015年11月26日
告结
文登李龙王文化
文登是李龙王神话传说的发源地。李龙王俗称秃尾巴老李、李龙爷、李老爷等,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清康熙本、雍正本、道光本、光绪本《文登县志》,以及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等古籍典志,对李龙王神话传说发源于文登的历史均有明确记载。
文登作为李龙文化的发源地,自汉代时即有龙文化的记载,明清之际兴起李龙王的民间传说,并迅速在山东、东北、江浙等地区传播开来,甚至走向海外,道光皇帝曾亲笔题封李龙王“溥惠佑民”四个大字。民间广为流传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就起源于文登市西南三十里的宋村境内。
康熙本《文登县志》已记载秃尾巴李龙王的主要情节。在雍正本《文登县志》对这一传说的记载更为详细:“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孕,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免,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从此以后除专建的李龙、龙母庙数处外,境内近百处寺、观大都增建“李龙王和龙母大殿”。每年的李龙母和李龙生日,是全县民众的祭祀大典。旧时,因为胶东人“闯关东”的特别多,秃尾龙的故事早就传到东北三省,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李龙跟黑龙江中的白龙战斗、李龙佑护山东人的情节。
李龙后成人形,回到家中,取名李丕昭。为贴补家用,九岁到财主家扛活。主人要他浇园,他没有去浇,而在井台上睡觉。主人很生气,问他为何不浇园,李丕昭说:“今天中午有大雨。”主人说:“这样好的天气我还准备打场呢。”李丕昭说:“别打场,天一定下雨。”主人半信半疑。快到中午时,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后来,主人经常问他天气情况,总说得百灵百准。主人见他生相神异,又能预知天气,非同一般,就让在京城为官的儿子把他介绍到张天师府上学道。一日,官至工部尚书的文登人士丛兰到张天师府上拜访,不意结识李丕昭。得知同乡思母心切,就替他向张天师请假,让他回家探母。为报答丛尚书的恩情,李丕昭送了把云伞给丛尚书,此后丛尚书每逢夏日外出,天空总有彩云相随,为他遮风挡雨。李丕昭师满道成后,受到弘治皇帝的召见。见到李丕昭龙腾云雾、呼风唤雨、雷霆万钧的道法后,弘治皇帝封其为“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
得到皇封后,李龙王四处巡视江河湖海。东北小兴安岭白水间有条白蛟龙在作害祸民,李龙王托梦给沿江百姓,让大家帮助他除掉白蛟龙。按李龙王的吩咐,沿江百姓带着石头、石灰和白面大饽饽,纷纷来到江边助战。见江水泛黑就向江里扔饽饽,见江水泛白就向江里撒石灰。在百姓的帮助下,李龙王大战三天三夜,终于除掉白蛟龙。自此,东北乃至京津鲁豫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其德,遂改称白水为“黑龙江”。
李龙王为人至孝,每年回乡祭母。传说其母死后葬于柘阳山,清康熙五十三年,又被其
迁葬昌阳山,并在此显灵,一时轰动乡里,百姓纷纷捐资,在山上修龙母坟,在山下建龙王庙。因为李龙王又回来了,昌阳山被改名为“回龙山”。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二日龙母生日前后,
据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三年,龙见于宋村之北山,一时合邑闹阗,立庙山巅,(昌山)改名曰‘回龙山’。每岁三月初二,俗传为龙母诞辰,妆演杂剧,为龙母上寿。乡火之盛,甲于东方。”至今,柘阳山与回龙山上的“龙母坟”仍在,每年的两处庙会,三月初二到龙母坟祭奠,六月初八“李龙爷的生日”,家家蒸饽饽纪念的风俗延续至今。人们都在回龙山上举行盛大的山会,烧香许愿,乞求福泽。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由于流传的区域广,形成了多种版本、大同小异的李龙王传说。但山东文登的记载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李龙王的传说塑造了直率、仗义、勇敢、孝敬的山东人的形象,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独具的优秀品质。李龙王文化传承了中国的龙文化,但又有别于传统龙的形象特征,秃尾龙发源流传于民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象征帝王的龙,秃尾龙的形象更为人性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另外李龙王文化得到封建帝王的高度关注,被列在国家的祭祀大典当中,在光绪本《文登县志》中记载: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山东巡抚徐,奏请敕加神龙封号。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神龙遂列祀典。这种荣誉在中国民间的龙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
2007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二日),首届李龙王文化山会在回龙山举行,同时中国龙文化暨李龙文化研讨会在宋村镇召开。山会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群众会聚回龙山,献祭礼、拜龙母、祈安康。回龙山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如潮涌,彩球高悬。肃穆凝重的祭祀仪式结束后,各具特色的大型民俗文艺表演随之展开。首届山会共有12万人次参加。 2008年4月6日,“中国(文登)李龙王文化山会”拉开帷幕,共有18万人次参加此次山会。2006年11月,“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六月初八,是李龙爷的生日。相传,每年是日李龙爷都必回乡祭母,虔诚的乡亲们便纷纷蒸上大饽饽为李龙爷庆寿,上山烧香上供,祈求李龙爷保佑风调雨顺,渔民、船工则要求神龙保佑平安。自明清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回龙山长年香火不断,游人不止,兴盛了几百年。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文登城,庙会停止。1941年,又在回龙山上建起据点,修筑碉堡,山上庙宇全部被拆毁。但六月初八蒸饽饽,为李龙爷过生日之俗,相沿至今。
每年三月初二,“龙母宴”在回龙山下的宋村镇山东村广场准时举行。只见用红色桌布铺设的百米长餐桌两旁,分坐着8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餐桌上则摆放有大饽饽、鸡蛋炒野菜、豆面菜团、白菜猪肉炖粉条等文登特色菜。宴席上,老人们有说有笑,村里服务人员更是周到体贴,场面温馨和谐。“龙母宴是山会的一个重要节目,每年我们都会邀请老人们过来品尝这顿寿宴。”山东村党支部书记林乐清告诉记者,举办寿宴的目的就是借用李龙王的孝道来教育后人,祝福村里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宋村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李龙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龙山也因“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而声名远播,“秃尾巴老李”仁怀天下、孝感苍宇,一直
深受世人的崇敬和爱戴。李龙文化山会则正是源自“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山会包括寻根龙母、祭祀祈福仪式和面艺大赛等三项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山会影响力,将丰厚的文化资源、特色的农产品等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从而更好地推广了宋村镇的当地特色绿色健康农产品和生态观光农业。
黑龙大战白龙的传说在黑龙江广为流传,黑龙江商会寻根拜母,不仅能够加深山东和黑龙江两省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能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祭祀是山会最重要最神圣的一部分。回龙山上彩旗招展,鼓乐齐鸣,来自各地的数万名观众齐聚回龙山,祈盼盛世幸福安康。同时,丰富的文化表演也展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风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将健康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宋村镇也打造了精品“龙母大饽饽”品牌。在山会当天,也举办了别有特色的大型面艺大赛,形成了胶东大饽饽展销的盛会。
李龙文化浸染着文登百姓“仁孝乐善”的精神底色。为把“仁孝”这一中华美德传承好、弘扬好,文登对“仁孝文登”的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提出了“五爱”活动目标:修身爱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孝老爱家,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宽厚爱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敬业爱岗,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赤诚爱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