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实践
环城南路幼儿园——周瑜
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从单纯重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是幼儿对社会适应的一个过程。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不断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整个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从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儿童是生活在真实生活中的儿童,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一、幼儿园学科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学科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育形式,它是对幼儿实施社会性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园老师在实施学科课程时总是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如:在实施小班音乐教学《老公公》时,不是孤立地教幼儿学习这一律动,而是设置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将幼儿分成两半,一半小朋友扮老公公,另一半小朋友搀扶着老公公一步一步随音乐慢慢走,并交换角色进行。这样,不仅发展了同伴间的交往,而且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学科课程生活化不仅要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教学,而且要把现实社会生活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陶行知文集》第340页)所以,我们常常组织幼儿亲临社会现场进行有预期性的感知和观察。如组织经幼儿参观消防队、邮局、车站、菜场、商店、图书馆、少年宫、小学等。还有经常性的春游、秋游等,让幼儿在参观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公共设施过程中,萌发爱家乡的情感。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幼儿社会性培养的活教材,只有让幼儿亲临社会现场、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亲眼观察社会实际,才能让幼儿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另外,我们还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让幼儿自带钱币去超市购物,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不知道商品价格;所带钱币不够购买喜欢的物品等。但孩子们共同商量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看标价,就去问营业员;一个人的钱不够,就与同伴合作购买。孩子们通过调动个人或同伴们的经验,顺利完成了购物任务,获得了许多新经验,他们在购物付款后要找回零钱,索要发票等。这类活动让幼儿获得有关生活经验,满足了幼儿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从而扩展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自然的社会情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又
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学习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缩影。因此,幼儿园游戏课程生活化应主要表现在角色游戏主题生活化和游戏材料生活化。
幼儿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必须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始,并抓住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每一契机,引导幼儿发展游戏情节、产生新主题游戏。幼儿最初的社会性体验来自于家庭,所以“娃娃家”主题游戏是幼儿最易进入角色的社会性体验游戏。记得有一次中二班幼儿在玩“娃娃家”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要做外公,这时老师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出了多种方法,其中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 老师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老师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还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为老人发明洗脚机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发展了社会性情感。 3)幼儿园环境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我园的学科课程每月都有一、两个主题活动,为使每一主题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我们都要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育环境。如:为配合“认识少数民族”这一教学主题,我们创设了“民族风情园”的生活化环境。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民族生活短片(有中华大家庭、维吾尔族的婚礼、藏族人的朋友宴、蒙古人的赛马、朝鲜妇女的服饰。老师将这些短片存入电脑,幼儿可随意点击)、图片(有中国地图和物产图、少数民族区域图和风光图)、服饰(维吾尔族的小马甲和绣花小帽、藏族的哈达和五彩围裙、蒙古族的毡帽和长筒靴、朝鲜族的灯笼裤和飘带裙)、特产(哈密瓜、葡萄干、糌粑、青稞酒、酥油茶、泡菜)等,在活动室内布置成“新疆园”、“西藏园”、“蒙古园”、“朝鲜园”。引导幼儿在“风情园”中观察、讨论、扮演角色,从多个角度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部分少数民族的特征、生活习性,从而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增强了幼儿爱祖国情感。另外,配合学科课程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欢还喜喜闹元宵”、“我是小雷锋”、“亲妈妈”、“群狗叫春”、“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绿树成荫”、“劳动最光荣”、“夏天——我会使自己凉快”、“我为大树妈妈穿新衣”、“天天锻炼身体好”等生活化教育环境。这些生活化教育环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教育产生合力。
我园的区角游戏环境创设也以生活化为依托,因为幼儿在“现实”的环境影响下更容易
调动其参与游戏的兴趣与欲望,更能激发幼儿情感,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比如:中班幼儿一段时间喜欢将自己的玩具悄悄拿到幼儿园来玩。这时,教师就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与幼儿一同商量开设了一个分享区域,让幼儿在这个区域里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并相互交换玩具开心的玩。由于幼儿每天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幼儿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爱集体的情感。另外,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医院”、“理发店”、“娃娃家”、“娱乐城”等游戏环境,幼儿在这些生活化的环境中游戏,用游戏来表现自己的社会认知,并通过与自己所创设、所熟识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使这种社会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身心愉快地接受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与培养。如:在餐后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正好碰到花匠在给花浇水,这时教师就有意识地把幼儿带到花匠的周围,引导幼儿观察花匠的劳动,让幼儿和花匠聊几句,让幼儿看到花匠的劳动对美化我们周围环境的意义以及花匠劳动的辛苦,从而培养幼儿尊重劳动人员的情感和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行为。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环境课程,在设置培养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要使幼儿社会性得到真正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远离幼儿生活的、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课程,不可能成为幼儿有效的经验,也无法使幼儿的社会性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