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而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只有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2分)
213. 观点错误。(2分)
雇佣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时间。(2分)
在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2分)
214. 观点正确。(2分)
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分)
在流通,实行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即使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是有离不开流通,流通既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实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能够离开流通而产生。(2分)
215. 观点错误。(2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2分)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只是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有得到报酬。(2分)
216. 观点错误。(2分)
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在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能取得相对剩余价值。(2分)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2分)
217. 分)2(观点正确。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它是由于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2分)
对于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企业来说,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的结果,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本企业的工人用较段短的时间就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这就必然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剩余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相对剩余价值。(2分)
218. 正确。(2分)
在资本积累进程中,个别资本不断增大,从而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分)
资本有机构成之所以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不断改进企业的技术装
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也就越多,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分)
219. 错误。(2分)
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它把分散的独立的资本结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实现的是资本的集中,而不是资本的积聚。(2分)
资本集中只改变了社会资本的组合,本身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2分)
220. 错误。(2分)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2分)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2分) (1)区别:第一,由于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因此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的资本的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第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第三,对于增大个别资本来说,资本集中快于资本积聚。
(2)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221. 错误。(2分)
资本积聚不等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单个资本总量。(2分)
两者的关系是: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2分)
222. 错误。(2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也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样的基本要素。没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生产就无法进行,当然也就不可能生产剩. 余价值。(2分)
但是,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发生价值增殖。所以剩余价值不是由不变资本生产出来的。而可变资本由资本家以劳动力价格的形式支付给雇佣工人用于个人消费,它本身并不发生价值转移。但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被资本家购买并在生产中使用即劳动,就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增加到新产品中去。这个新价值不仅包含同劳动力价值相等的部分,而且还有一个余额,从而使相当于劳动力价值、价格的可变资本价值发生增殖,这个余额就是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购买的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不是全部资本生产出来的。(2分)
223. 错误。(2分)
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用来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而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2分)
所以,从再生产过程看来,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过程以外,也同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是从属资本的。(2分)
224. 错误。(2分)
因为:①资本积累具有客观的必然性。第一,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婪,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二,是由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决定的。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保住自己,打败对手。竞争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2分)
②“节俭”不创造价值,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如果不是依靠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再“节俭”,也不会使手中的资本越来越多。况且,资本家决不是忍欲牺牲的苦行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家的享受同他的资本一同增加。(2分)
225. 错误。(2分)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及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是生产资本的一部分,是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划分依据。(2分) 流通资本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它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式,而不是与固定资本相对立的流动资本。因此,两者不能混淆。(2分)
226. 错误。(2分)
生产时间是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2分)
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是劳动时间,它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时间,只有劳动时间才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不是生产时间的全部,不能把生产时间等同于劳动时间。(2分)
227. 错误。(2分)
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又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分) 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是不同的。(略)(2分)
228. 错误。(2分)
因为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1分)
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不是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多,而是表明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大,剥削的劳动力数量也就越多,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剩余价值量就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高。(3分)
229. 正确。(2分)
加快资本周转,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次数增加,导致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数量增加,因而能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2分)
但这并不表明流通中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但说明资本主义流通对资本主义生产有反作用。(2分)
230. 错误。(2分)
两种划分的目的是不同的。(1分)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分)
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分)
231. 错误。(2分)
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2分)
(1)有形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2)无形损耗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制造该机器设备或者该固定资本的行业平均成本降低),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的价值相应降低;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2分)
232. 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运动特点是一样的
命题错误。(2分)
社会资本运动是由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的,因而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但是,社会资本运动是互相交错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总资本运动,同各个独立的个别资本运动不同,具有它自己的特点。(2分) 主要是: (2分)
而且还包括个人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第一 第二,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第三,社会资本运动既考察价值补偿,又要考察实物补偿、
233.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
命题错误。(2分)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即第I部类新创造的价值必须等于第II部类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2分)
I(v+m)>IIc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分)
234.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命题错误。(2分)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三个实现条件:(2分)
第一个条件,I(v+△v+m/x)=II(c+△c),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第二个条件,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时对生产资料的全部需要。用公式表示是:Ⅰ(c+v+m)=Ⅰc+Ⅱc+Ⅰ△c +Ⅱ△c。
第三个条件,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全部需要。
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v+m/x)+Ⅱ(v+△v+m/x )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v+m/x)=II(c+△c)(2分)
23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规律。因此,生产资料增长速度越
快,社会生产就越能发展。 命题错误。(2分)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2分)
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将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的增长。
这体现在:①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提供。②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取决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③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
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2分)
23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商品绝对地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命题错误。(2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也就是说,生产的商品不是超过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是人民群众购买力不足。(2分)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前一个矛盾使社会再生产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后一十矛盾使商品大量积压,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2分)
237. 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正确。(2分)
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够摆脱危机阶段,重新进入复苏和高涨阶段,其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2分)
同时,固定资本更新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在新的,更高水平上的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使社会再生产比例再次失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恶化,为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准备了条件。(2分) 所以,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3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总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
不断扩大和加深。 正确。(2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或扬弃,都是在资本雇佣关系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发展,还是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都只不过是资本占有形式的改变,而不是资本主义占有性质的改变,而且每一次的调整或扬弃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2分)
事实上,资本积累的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或扬弃而得以解决,而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方式存在和展开。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具体表现,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分)
239. 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2分)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4分)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40.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分)2(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2分)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2分)
241. 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2分)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2分)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2分)
242. 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2分)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2分)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2分)
243. 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2分)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2分)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拥有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1分)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1分)
244.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2分)
2(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价值波动的。(1). 分)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2分)
四、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