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1. 非指导性治疗阶段

对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规定

2. 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 对工作内容的规定 3. 治疗的条件阶段 工作内容的变化

4. 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扩展

5. 对人性的假设

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的动力

6. 案主的主观经验世界 从案主的主观角度着手,以案主为中心 7. 自我概念

内化他人价值条件—自我概念危机—第二评估过程

8.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

应失调

选择性知觉--曲解--否定--防御机制失效

行为修正模式

1. 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

设:

强化、消退、泛化、分化、抗条件作用

2.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

假设

影响行为的单元:正增强、负增强、正惩罚、负惩罚 强化的程序:固定比率、变动比率、固定时距、变动时距

强化物的类型:物质、社会、生活

3. 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 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确立

? 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

论假设

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 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1. 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人内心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好的,发展出理性信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种是不好的,发展出非理性信念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非理性信念一方面来自人固有的倾向,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

2. 对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

制的假设

A(引发事件)B(信念系统)C(导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理论+ D(对非理性信念的识别和辩论)E(消除情绪和行为困扰,形成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

理论假设

1. 对人性的假设:生理+

心理+社会。人在情境中

2. 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 有价值,有发展潜能的人 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优势视角)

3. 产生的背景(服务对象

问题)(早年经历)+ 现状(人格强度) 4.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自我与人际沟通的互相影响

治疗方法和技巧

1. 直接治疗技巧: 1) 非反应性 接纳+宣泄+改变

A. 支持——削减案主的

焦虑和不安

B. 接纳、保证、实物帮助C. 探索-描述-宣泄——疏

导案主情绪冲突。表达直觉性的负面感受和被压制的内心冲突 D. 直接影响——消除心

理困扰,改变不良行为。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干预 2) 反应性

分析过去+分析现在+引导 A. 现实情况反映

—理解评价当前的内心困扰和外部环境。外在+内在+内外在反映,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映

B. 心理动力反映

认识理解心理反映倾向和内心反映方式。早年痛苦经验

C. 人格发展反映

不是治疗案主的问题,而是关注案主本身的发展,帮助案 主开发内在资源

1. 工作者的角色(非指导

性)

2. 注重个案辅导关系

真诚、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独立 3. 注重个案辅导过程

4. 治疗技巧/工作者角色的

扩展

1. 放松练习(肌肉放松心理

放松)

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 2. 系统脱敏(在放松状态下

接触恐惧对象)

确定焦虑层次----每一层次做放松练习 3. 满灌疗法(反复置于最严

重的焦虑状态) 4.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技术

的积极运用)

选择目标--监测目标行为--改变环境因素--取得有效结果--巩固收获

5. 厌恶性疗法(将厌恶性刺

激与不适应行为对应) 6. 模仿(榜样的示范+ 案主

的模仿练习) 7. 代币管制法(将原无强化

作用的刺激物与真正的强化物建立联系) 8. 果敢训练(表达难于表达

的正面或负面感受)

1. 辅导目标

帮助案主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

帮助案主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2. 个案工作者的辅导角色 采取综合的改变途径(认知、情感、行为)

注重案主此时此地的感受 强调顿悟(案主对自己问题与非理性信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3. 治疗技巧 1) 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

色扮演、冒险、识别) 2) 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

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4. 实施原则

1) 各种辅导技巧的综合运

2) 注重对非理性信念的分

析、辨别和争论(不注重问题的起源和过去生活的经历;以当前生活为分

治疗过程

—重新认识早年经历、调整人格发展。宣泄、分析、修正

2. 间接治疗

支持、宣泄、直接影响、现实情况反映

1)辨析案主人际关系的性质 2)案主自决

3)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1. 研究

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互动;与过去经历、目前行为相关的内心冲突;自我形象与他人实际评价之间的差距 2. 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本我、自我、超我);原由诊断(纵向);分类诊断(横向) 3. 治疗

减轻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减轻案主的系统功能失调 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功能

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需要 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

析起点,探索其中各种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 面谈辅导+ 自助辅导

求助者改变过程 辅导目标:帮助案主认识并消除价值条件化的自我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感受和行为,使案主逐渐接近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真实需要, 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

1.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准确的行为评估

2. 需要修正的行为(具体

化)

影响修正行为的外部环境刺激

修正行为导致的环境变化 3. 有效的行为修正

确定修正目标(具体化、操作化)

选择治疗技术+ 实施修正计划

4. 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

1. 明确辅导要求(理论、方

法、辅导过程) 2. 检查非理性信念(直接指

导——不是对引发事件和早期经历而是对非理性信念的理解分析) 3.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帮助

案主认识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不切实际之处及其危害)

4. 学会理性生活方式(理性

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进而把理性信念与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连接形成理性生活方式) 5. 巩固辅导效果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总结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1.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对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规定2.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对工作内容的规定3.治疗的条件阶段工作内容的变化4.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扩展5.对人性的假设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的动力6.案主的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9757000k881m9s40mcz3j4le87moy00ja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