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摘要: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 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 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 的爱情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罗 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相亲相爱,他们忠于自已的爱情,忠 于自己的誓言。他们为了获得幸福,不顾任何冷酷的现实,最 后他们双双殉情自杀。莎士比亚正是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 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 判了封建道德观念,表现了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的理念。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 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 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性格;悲剧原因;宗教;人文主义

1

绪论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演绎深刻展示了命运的无常,阴差阳错中,造物弄人,在命运面前,爱情是那么无奈,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灯塔不断在远处闪烁,却似乎永远无法抵达。戏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永远解不开爱情这个谜底,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者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1、由于红玫瑰之战,英国迎来了文艺复兴

向现代英国过渡(1455年-1485年) 的红玫瑰战争是指,从1455年到1485年,以红玫瑰为象征的兰开斯特大家族和以白玫瑰为象征的约克家族之间的战争。玫瑰战争是英国历史上两大王室间的封建混战。

15世纪,英国的封建领地经济日趋衰落,大贵族便利用在百年战争期间建立的私人武装,谋取权力与财富。1455年5月,约克公爵理查起兵反对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大世,战争爆发。1460年理查战死。1461年3月,理查之子爱德华占领伦敦,废黜亨利六世,取得王位,称爱德华四世,建立约克王朝。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卒,其子爱德华五世即位,由其弟理查摄政。6月,理查篡位,称理查三世。约克家族中拥护爱德华四世后裔的贵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余党联合,与理查抗衡。1485年8月22日,兰开斯特家族的后代亨利都铎击败理查,取得了博斯沃恩战役的胜利,自称为王,为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 着标志着玫瑰战争结束。

这些战争使英国的封建主义受到致命打击,贵族阶层受到了削弱。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 2、伊利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政治和宗教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

2

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Elizabeth I(伊利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大约在十六世纪,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英国人开始到处殖民,体现出西方民族强悍的特性与扩张的欲望,国力的强大,让英国与西班牙打了一仗,在上帝的照顾之下,西班牙称雄一时的“无敌舰队”在大海的风暴前与英国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克利斯托弗?马洛和班祖明? 詹森;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为第一个环航地球的英国人;弗兰西斯? 培根爵士发表了他关于哲学与政治的观点等等。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也称为“黄金时代”

(二)莎士比亚及其背景 1、莎士比亚的出生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非常地认真,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

据说莎士比亚在剧院做过杂工,为贵族看过马,后来到剧团当过杂役,题词人,演员,他越来越了解舞台艺术,并开始写剧本,那时正是英国民族戏剧的形成时期,伦敦的戏剧事业相当兴盛,莎士比亚从事戏剧创作后,勤奋学习,博采众长,写下了很多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2.莎士比亚的作品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 ( 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 ),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学者们对莎士比亚的评价

3

在莎翁的同时代人中,我们先提一提本?琼森(Ben Jonson,1572—1637)。尽管他写的莎评不多,但他的意见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最重要的莎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琼森在他逝世说出的那句赞词:“他不属于一个时期,而归于千秋万代。”

除此之外,也有着眼于他个人人品风度,如“举止文雅大方”(切特尔,1592), “口角生风,舌吐芝兰”(米尔斯,1598), “品性政治,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琼森,1641)等。1765年,英国著名文学家约翰逊为他所编纂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纂写了一篇有分量的序言,他赞美莎士比亚超越了一切作家,因为他为读者“举起一面忠实与世态和生活的镜子”。弗?施莱格尔的浪漫主义莎评在世界莎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中将莎士比亚戏剧视为浪漫主义的杰作。对莎剧艺术成就的认识是世界莎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对我们认识莎剧的艺术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民的骄傲,人们把他看成千古第一人(英国BBC广播公司在2003年宣布,群众评选他们的莎翁为一千年来作出最大贡献的第一号人物),他的影响却早已跨越国界,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杰作,已成为了各国各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财富了,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88种语言。 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三)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中,有两个世世代代都是仇敌的贵族,一个叫蒙太古,一个叫凯普雷特。有一次,凯普雷特家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家的独生子罗密欧冒着风险,戴着假面具去参加了。他结识了凯普雷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互相倾心,陷入爱情中。在一个神父的帮助下,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悄悄地举行了婚礼。

不幸的是,不久两家又发生了仇杀事件。朱丽叶的表兄在决斗中被罗密欧刺死,罗密欧因此被赶出城市,然而朱丽叶的父亲准备却把她嫁给另一个贵族青年。 朱丽叶忠于罗密欧的爱情,她宁愿死也不愿意再嫁。在神父的帮助下,她喝下了一种长眠的药,假装死去,神父同时叫人通知罗密欧赶紧回来。但不幸的是送信人没把信及时送到,罗密欧听说朱丽叶已经死去,悲痛欲绝。他赶回来,在假死的朱丽叶面前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她拔出罗密欧的剑也自杀了。这一悲剧,深深地感动了两家人,他们最终消除了他们世代的仇恨,友好起来了。

二、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1)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剧写于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创作时期,也就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正盛之际。但血腥复仇传统仍在蒙、凯两个家族沿袭下来,阻碍了罗朱的结合。罗、朱不愿因上一辈的恩怨而放弃美好的感情,朱丽叶巧妙地应付了母亲的逼婚,与罗密欧结婚,实现了灵与肉的结合,他们的死消除了两家的仇恨。因而“构成悲剧冲突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社会道德力量:一种是残酷、凶恶和复仇的封建精神,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谐的文艺复兴风尚”[1]。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595年,早于《哈姆莱特》。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不过它完成于莎士比亚的喜剧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对人生还满怀希望,他主要写作浪漫喜剧,描画出一幅幅快乐的人生图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带上了浪漫精神,它不像《哈姆莱特》那样悲愤沉郁。剧中一对青年恋人的死亡给了两个家族血的教训,他们幡然悔悟,消弭宿怨,言归于好。爱情的力量终究战胜了封建的偏见,这同莎士比亚“爱战胜一切”的喜剧精神总体上是一致的,反映了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理想。

剧中特别使人感动的是两位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他们一旦相爱,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对方,面对着封建的篱藩、家族的世仇、世俗的偏见,他们却毫无顾忌地冲破了这些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是那么大胆、那么热烈、那么真诚,他们不但以身相许,而且心心相印,罗密欧误认因药力而昏睡的朱丽叶已经死去,就拔剑自杀,醒后的朱丽叶也只能相随而去。这里有轻率和冒失,但这是一种纯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和自私的图谋,他们谱写了一曲流传千古的爱情颂歌。

同爱情的蕴意联系在一起,《罗密欧与朱丽叶》始终以“光”为主导的意象。第二幕第二场罗密欧在花园中,朱丽叶在楼上凭窗而立,他们的对话是文学史上的著名篇章,罗密欧这样赞美朱丽叶:“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们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这对恋人相互把对方比作“光”,比作星星、月亮、太阳,他们称自己的恋爱是“火星的闪烁”、“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把他们的婚姻比作瞬息即逝的“电光”。劳伦斯神父也把他们的恋情比作“枪膛里的火药”,“火和火药的亲吻”。除了这些明确的意象外,我们在剧中还可以看到日落、日出、流星、蜡烛、火炬等相关的意象,还有黑暗、云、雾、雨、夜等对立的意象,作为衬托“光”的背景。光是美丽的,它构成了一幅贯穿全剧的绚丽夺目的意象群,激发着读者的想像:但光又是那么迅速地消逝,这正如这对恋人美好而又短促的爱情。这毕竟只是一场从头至尾只有5天的爱情,它不可能牢固、坚实,它美丽、动人,如诗、如梦,轻盈而又短暂。

《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莎士比亚后期的戏剧那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它集中表现了青年莎士比亚对生活的敏感、对人类感情精细入微的洞悉和驾驭语言的辉煌才华,全剧就是一首诗,一对青春男女缠绵恋情是那么富有诗意,而且在其他剧中人物,甚至在老人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诗的意蕴。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诗人柯勒律治对此有一段精彩的也如同诗一般的分析:“读一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切是青春与春天;青春有着它种种的愚卉它种种的美德、它种种的急躁、轻率;春天有着它种种的芬芳、它种种的花卉、和它的无常;从戏的开始,在戏的进行中,以至到结尾都是这同一种感情。那些老年人,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也不是普通的老年人,他们具有一种渴望、一种热心、一种热情,是春天的效果;至于罗密欧,他的爱情的改变,他的突然的结婚,和他的冒失的死亡,这一切都是年轻的结果;而在朱丽叶,她的爱情全部充满夜莺的温柔与忧郁,全部充满玫瑰的艳丽、充满春的新鲜中甜蜜的一切,但是却以一声深长的叹息告终,像意大利傍晚的最后的微风。”

5

但是这种恐怖和流血场面使人触目惊心,让人感到战栗。在殉情方式上,朱举剑自刎而死,很血腥、悲壮,西方文化的性质决定其悲剧“强调行动、轰轰烈烈的行动,英勇的抗争;它的结局是毁灭,往往是双方的毁灭,以尸体加尸体落幕”[2]。结尾作者通过亲王之口,用人性感化了两个世仇家族,让他们彻底握手言和,这使得罗朱的爱情悲剧有一种朝喜剧方向发展的“暗示”。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们清楚地看到爱情终于感化了仇恨,爱能战胜一切,这也彰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分析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归纳而言是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人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而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我们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作品作出分析。首先,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其次,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最后,还有一种反抗精神。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觉得这部剧作反映的矛盾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

(3)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有人认为,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朱丽叶的执着、哈姆雷特的犹豫、奥

6

瑟罗的嫉妒、李尔王的昏聩、麦克白的野心、泰门的慷慨和安东尼的迷乱,都是导致他们悲剧的重要因素。但是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解释上,我们便难于真正理解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性。我们总感到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些具有活生生性格的人又有一种超越于这种性格之上的东西,使我们在看他们的悲剧性结局以后会产生一种“痛苦的神秘”感(布拉德雷语)。历来的莎士比亚研究者都公认罗密欧是个谜,而对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那么,让我们来评价一下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

大家都知道,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要求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体现得最土的是第五幕第三场,其尖锐的戏剧冲突可表现为三个主要人物的“急”。

①帕里斯之急。帕里斯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之一。他深爱朱丽叶,并向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求婚,急性子的凯普莱特强迫自己的女儿三天后就与帕里斯结婚,朱丽叶被逼无奈,只好服下了劳伦斯长老给的假死药,于是婚礼变成了葬礼。帕里斯只好在夜里到墓地凭吊朱丽叶。他遇到了从流放地曼多亚匆匆赶回来的罗密欧,他不听罗密欧的任何解释与劝告,一急之下,拔剑与罗密欧决斗,最终倒在了罗密欧的剑下。

②罗密欧之急。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又匆匆与朱丽叶秘密结婚,又因出于无奈而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被流放到曼多亚。闻知朱丽叶自杀的“噩耗”,罗密欧悲痛欲绝,从一个贫苦的卖药人手里买来毒药,火速赶回维洛那,不想又撞到了帕里斯,好心的罗密欧劝说帕里斯离开墓地,可此时的帕里斯怎么能听得进去,于是,只好决斗??可怜的罗密欧怎么知道自己的爱人只是假死,抱着与爱人相会的视死如归之信念,罗密欧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喝下了毒药。命运阴差阳错,使得两个年轻人在不到半个钟点之间先后追随死神而去。

③朱丽叶之急。三个年轻人中,最有个性的当数朱丽叶。朱丽叶出身名门世族,其父凯普莱特时时盘算着怎样把她许配一个好好的人家,而帕里斯伯爵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凯普莱特强迫朱丽叶与帕里斯结婚,遭到朱丽叶的拒绝,绝情的父亲威胁说:如果不听我的话,你去上吊也好,做叫花子也好,挨饿也好,死在街道上也好,我都不管。朱丽叶绝望了,急急求助于劳伦斯长老,长老决定用非常的手段帮助她。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能与罗密欧长相厮守,她毅然喝下长老给的假死药,并且躺到自己家的墓穴,与死者为伍,当最后得知罗密欧已死,她果断将匕首刺向自己的心脏,这是何等的勇气!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只存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刻,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进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人,只有在灾难不幸袭击的瞬间,那性格美和心灵美,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可爱的朱丽叶,勇敢的罗密欧,最终未能挣脱封建家族仇恨的枷锁,他们惨烈的死,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和结局。剧中几个年轻人和凯普莱特匆忙的决定,火急的行动,加速了悲剧的进程,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形成

7

(一)家族间的仇恨

罗、朱的悲剧源于两大家族之间的世俗仇恨: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门地相当的巨族,他们从祖上以来就有怨仇,常常一见面就打斗不休。开场就是蒙太古的仆人和凯普莱特的仆人在维洛那广场的争执。不久两家又发生了仇杀事件,朱丽叶的表兄在决斗中被罗密欧刺死。这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得不到两大家族的支持。本以为可以借助毒药的力量,这对恋人可以在生死的边缘结合而得以幸福。然而,天公不作美,劳伦斯神父派师弟约翰去给罗密欧带信,可是在带信的途中耽误了时间,因此,罗、朱的悲剧产生了,他们的结局使双方的家长看到了世仇的惨重代价,在亲王的主持下言归于好。从这个故事梗概中可以看出,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位封建家长,代表了陈腐没落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他们心胸狭窄、武断专横,无视青年人的自由和爱情,酿成了家族之间的仇恨和冲突,给所在的城市带来了动乱,又自食其果失掉了自己的儿女。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给悲剧带来的影响 1、宗教改革的影响

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的不同。而“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体现”[3] 西方文化的性质决定其悲剧“强调行动、轰轰烈烈的行动,英勇的抗争;它的结局是毁灭,往往是双方的毁灭,以尸体加尸体落幕” 。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次波及面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也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资产阶级要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他们反对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统治,反对封建主和僧侣的特权,反对封建割据,关心民族的统一和商道的通畅。这样,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就展开了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就是这场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进行的一次反封建斗争。天主教会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一切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因此,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的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无论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起义,或者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都表现为对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是从教会营垒内部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德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制度。在宗教观念方面,莎剧时代的英国人信奉基督教,剧中对话常出现“祷告神明”、“亲一下《圣经》”、“阿门”、“英魂已经升上天庭了”等宗教术语。 2、人文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精神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中的“灵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这两个概念。文艺复兴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重新得到发掘和重视,因而得名。最初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其主流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反封建、

8

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莎士比亚是如火如荼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位巨匠,他高昂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戏剧创作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劳伦斯神父竭力促成罗、朱的爱情、婚姻结合,显示了欧洲中世纪末期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思潮的一种具体反映。强烈地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人生观和理想观。这个剧本之所以有那么长久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其中灌注着饱满的人文主义精神。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代表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同封建思想和传统作着勇敢、机智的斗争,尽管斗争的结局是一场悲剧,但换来的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和弘扬,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的是莎士比亚那澎湃的激情、高昂的斗志和崇高的理想。

当然,在这部剧作中,人文精神体现得最集中、最强烈的还是两位年轻的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个人物,是作家寄托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其他几部悲剧中,主人公的性格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或重要原因,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悲剧的根源更是因为腐朽的封建道德观念。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相亲相爱,他们忠于自已的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他们为了获得幸福,不顾任何冷酷的现实,最后他们双双殉情自杀。莎士比亚正是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表现了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理念。 (三)造成悲剧的其他原因

由于帕里斯的介入 ,加剧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的形成。而约翰延误了送信的时间,最终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另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在感情上依赖对方的非自主性人物。罗密欧完全围着朱丽叶转,朱丽叶也完全围着罗密欧转。朱丽叶发出“如果他已结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的铮铮替官。 纵观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尤其是朱丽叶,把自己的整个命运完全交托给别人,让别人充当自己的主人。这是典型的奴隶意识,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无论如何值得批判,同时也是女性自我哀怜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死;越悲壮,起惨烈。就越能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就越能强人的信念与勇气,就越能揭露社会习惯势力的罪恶,也就越能证明自由的必要。历代爱情与性是有着强烈的共鸣的,无论什么悲剧,都是一种未曾结合的遗憾,而这种遗憾悲剧给人的震憾力都是刻骨铭心的。

四、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悲剧艺术之美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罗密欧与朱丽叶》充分体现了悲剧的艺术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死仿佛有一种荡人心魄的力量,让人们一代代咀嚼着这幕悲剧的深邃内涵和艺术魅力。

9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首先体现在情节的曲折性。从课文书选部分来看,当人们正在为帕里斯和罗密欧两个热血青年相继死去而痛惜时,莎翁偏偏让朱丽叶醒来,让人们惋惜罗密欧为什么那么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再迟来一会儿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劳伦斯长老的叙述又让人在伤痛的心灵上加了一把盐。不管主人公会有多少活的可能,他们都没有逃脱一死的命运。面对强大的封建观念和世俗观念,他们只有以死来捍卫爱情,别无选择。痛定思痛,人们不能不为那个扼杀人性的时代而愤怒。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还体现在主人公面对死亡昂扬无畏的态度上。朱丽叶是那般美貌,虽然已失去了呼吸,躺在墓中,她的手臂、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还是那么迷人。她是一点“娇红”,她的墓是一座“芳坟”。帕里斯和罗密欧为朱丽叶天使般的美艳而折服,他们为朱丽叶去死像是一种挑战和享受。尤其是罗密欧的大段独白充分表达了他对朱丽叶忠贞不渝的爱恋。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美还在于悲剧的最终胜利。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相关的人物也一个个死去,最终换来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的和解,惯于拼杀的两只手终于握在了一起。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对拥有封建观念的人做出了惩罚,他们的和解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胜利的一丝曙光。

正如罗密欧所说,他们的坟墓将是一座灯塔,为后人指明方向。 结论

男女主人公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爱情至上,必然降低个人的尊严与人格,培根说过:“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浪漫式爱情,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反对社会干涉。这是为了将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道德束缚下解放出来。尽管爱情悲剧的男女也不愿做社会的奴隶,却心甘情愿而且在事实中也做了自己爱清的奴隶,始终逃不出性

10

格悲剧。

“重新阅读莎士比亚的最大困难就是我们不能感受到任何困难”,因为没有莎士比亚根本无法理解现代文学,“在上帝之后,莎士比亚决定了一切”[4]。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

注解 [1] 阿尼克斯特(苏)著、徐克勤译:《莎士比亚的创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238页。 [2]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3] 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4] 参见[美] 哈罗德 ? 布鲁姆:《摧毁神圣的真理:从<圣经>到当代的诗与信仰》, “莎士比亚”一节,英文版,1987。

11

参考文献:

[1] 方平. 欧洲文学研究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 谈瀛. 莎评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王守仁. 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邬昆如. 人生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2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绪论?????????????????????????????????2 一、历史的背景????????????????????????????2 (一)社会背景????????????????????????????2 1、红玫瑰之战???????????????????????????2 2、伊莉莎白一世的统治???????????????????????2 (二)莎士比亚及其背景????????????????????????3 (三)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4 二、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5 (一)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5 (二)分析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6 (三)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7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形成???????????????????8 (一)家族间仇恨???????????????????????????8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给悲剧带来的影响??????8 1、宗教改革的影响?????????????????????????8 2、人文主义的影响?????????????????????????8 (三)造成悲剧的其他原因???????????????????????9 四、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悲剧艺术之美????????????????10 结论?????????????????????????????????10 注解?????????????????????????????????11 参考文献???????????????????????????????12

13

浅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摘要: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相亲相爱,他们忠于自已的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他们为了获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y8744a86670es7bbe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