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大班社会活动“做事不拖拉”
执教教师:鲁素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不能拖拉。
2.体验一分钟能做的事情,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懂得做事不拖拉。 3.在游戏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拖拖的一天》绘本及“一分钟”闹钟
2.自制“藏拖盒”一只;幼儿每人一只记号笔,红绿纸各一张;珠子、蚕豆每人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识“拖拉” 1.教师绘本欣赏《拖拖的一天》 2.提问:你们喜欢拖拖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理解故事。
(1) 拖拖做哪些事是拖拖拉拉的?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 拖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影响?
小结:拖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别人做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小朋友做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哦。 二、找“拖拉”
1.出示两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记录表。
提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是时间长的拖拉,还是时间短的拖拉了。
小结:做同样一件事,有的小朋友用的时间比别人少,有的比别人多,看来在我们小朋友中也有人像拖拖一样,做事拖拖拉拉的。 三、体验时间不“拖拉” 1.安静感受一分钟
(1) 提问“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 播放“一分钟”闹钟,让幼儿安静感受一分钟。 (3) 再次讨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游戏体验一分钟 游戏“穿珠和蚕豆夹”
规则:一分钟穿10个珠子,若有剩余的时间可夹蚕豆。 (1)幼儿第一次游戏
提问:你完成任务了吗?通过游戏,你感觉一分钟长吗?
讨论:怎样在一分钟内穿10个珠子、夹更多的蚕豆呢?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2)幼儿第二次游戏
提问:这一次你完成任务了吗?你比第一次有进步吗?为什么进步?
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没事情做,你会觉得时间很长;如果你在做事情,就会觉得很短。一分钟虽然很短,但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一些事。只要你抓住每一秒,做事不拖拉,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四、规范行为改“拖拉” 1.说一说
(1) 讨论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事情。 (2) 交流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快、哪些事情做得慢。 2.画一画
将自己做得快和做得慢的事分别画在绿色和红色的纸上。 3.藏一藏
将“做得慢的事”藏进教师的“藏拖盒”里,并大声说“再见”;对“做得快的事”说一句“我会继续努力”。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好多事情要做,但因为有的人动作快,有的人动作慢,所以结果就不一样。只要你抓住每一秒,抓住每一分钟,做到不拖拉,就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教学反思: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会有做事拖拉的毛病,不仅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更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如何让幼儿改掉这样拖拖拉拉、慢慢吞吞的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成目标我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板块:“故事欣赏”、“找拖拉”、“体验时间不拖拉”以及“规范行为改拖拉”,四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中体验到只要你抓住每一秒,做事不拖拉,一定能够做很多事情。
在进行第一次试课之后,我能够感受到幼儿对于这样短短的一节课还是充满了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之中,但是同时也在试课的过程中产生很多让我反思性的观感。导入环节言简意赅的故事“拖拖的故事”,让幼儿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能够去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环节是“两位幼儿时间表”,因为考虑到幼儿没有事先准备的“自己时间记录表”,所以将原教案修改成了“两位幼儿时间表”,在试课中还是能理解到做同样一件事,有的小朋友用的时间比别人少,有的比别人多。不过当一个小男孩问及到“为什么男孩子就拖拉,我就不拖拉”的时候,当时我就想到我出示的范例其实是不妥当的,硬性地规定了男孩子是拖拉的,女孩子是不拖拉的,让幼儿产生了歧义。这里需要的还是结合幼儿的自身实际情况去设计教案。第三环节是幼儿操作体验环节,在第一次感受一分钟的时候因为教师没有明确地讲述一分钟,没有给予幼儿一个正确的概念,所以幼儿对于这个知识点其实是模糊的,教师必须谨慎引导幼儿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而在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中,我能感受到幼儿在两次操作中停留在的是同一个层次上,没有做到游戏的提升,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成功之感,可以将夹豆子的环节去掉,都换成穿珠子,在第一次原来十颗的基础上追加二十颗,前后进行对比,让幼儿发现在第一次操作后,如果速度再快点能够穿更多的珠子。最后的环节是幼儿将自己的拖拉之事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放到“藏拖盒”,幼儿在操作期间我观察到幼儿还是能能将自己的事情画出,不过孩子总是存在差异性,对于不会的幼儿教师需要一个积极的方式去引导。
总观整节教学活动,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自己的细节处理还需要提高和学习。层层深入的各个环节,教师需要能够清楚明确地理清思路。如每一个环节的小结部分和提问,要做到语言提炼,不要让幼儿产生模糊概念。在今后的教案设
计中,教师需要斟酌细枝末节,让教学走向严谨和精练。
二稿:大班社会活动“做事不拖拉”
执教教师:鲁素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不能拖拉。
2.体验一分钟能做的事情,初步建立时间的观念,懂得做事不拖拉。 3.在游戏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拖拖的一天》绘本及“一分钟”闹钟
2.自制“藏拖盒”一只;幼儿每人一只记号笔,红绿纸各一张;珠子、蚕豆每人若干。
活动过程:
二、欣赏故事识“拖拉” 1.教师绘本欣赏《拖拖的一天》 2.提问:你们喜欢拖拖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理解故事。
师:拖拖做哪些事是拖拖拉拉的?
(教师请幼儿说出故事的四件事,简单讲述) 师:他是怎么做的?
幼:他早上起床的时候拖拖拉拉的……,怎么说的? 师:小耳朵听得仔细。还有吗? 幼:还有他……。
师:拖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影响? 幼:上幼儿园迟到/没人跟他玩游戏……。
小结:拖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别人做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小朋友做事情可千万不能拖拖拉拉哦。 二、找“拖拉”
1.出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记录表。
大班社会活动:做事不拖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