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刘秋月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9期

刘秋月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新颖、手法多变,思想精微、意蕴丰富。该诗通过东风、春蚕、蜡炬、晓镜、蓬山、青鸟等意象,委婉曲折地写出了一种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忠贞爱情。全诗典故迭出,意境迷离,比较适合作为语义批评的分析文本。本文拟运用语义批评的方法,通过含混、反讽、悖论、隐喻等角度对这首《无题》诗作全新的阐释。

首先,本诗的题目就是一个明显的悖论。题为“无题”,但读完全诗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全诗的意义是何等丰富,岂止不是“无题”,甚至可以说是“多题”。而以李商隐的才华,难道会为一首七言律诗的题目而发愁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这实际上与苏轼《送参寥师》中所说的“空故纳万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空明所以能够接纳万般境界,以“无题”为题也是如此。名为“无题”,就给读者留下无尽的空白,让读者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空间,从而可以品出无穷的韵味。这种题目上的“无”与内容上的“有”之间的悖论,赋予了诗歌极大的张力,令人着迷。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再次出现了悖论。首先,“相见”和“别”是两个对立的场景,而俱以“难”统之,这就形成了悖论。按照常理,“相见难”容易理解,但“别亦难”就有点费解了。但细细品读诗句,两个“难”字所蕴含的意义是不同的。前一个“难”字是说,两个有情人由于长久的分离,相见一面非常不易,因而对于相见的期盼望眼欲穿。后一个“难”写的则是类似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难。正是因为相见的来之不易,所以在短暂的相聚与甜蜜之后,再次惜别就将更加痛苦不堪、难舍难分了。两个看似悖论的“难”字,将世间有情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看“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写出了暮春时节,春风已经没有力气,百花都开始凋落,一片衰颓的伤感之景。“东风”和“百花”都是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却用“无力”和“残”这些衰颓之词来修饰,也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在这里,“春风”已不再是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之风,而是死寂的、不能再催生新事物的“死风”,它的“无力”因此导致了百花的凋零;“百花”也不再是蓬勃明艳的希望之花,而成了生气全无的“残花”,只剩下一枝孤零零的花径在风中颤抖。这些满目疮痍的暮春衰景,更使这对离人触景生情,加深了离别的凄楚之情。同时,“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也是一个潜在的隐喻,指有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再也无法挽回已成定局的别离,就如同暮春之际的无力春风再也无法保持百花的蓬勃生机,暗示了这次离别的诀别行与长久性。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中“丝”和“泪”语义含混。首先,“丝”与“思”谐音,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蚕丝”,其实也指“相思”,其意是说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相思如蚕丝一样绵绵不尽,至死方休。其次,“泪”也是语意双关,既是蜡泪,也是别泪,是主人公与所爱之人分离之后因无尽相思而流下的痛苦的眼泪。“丝”和“泪”这两个含混词,以蚕丝双关相思,以蜡泪双关别泪,亦物亦人,亦人亦物,人物合一。

并且,该联中的“春蚕”和“蜡炬”也是两个隐喻。春蚕要经历蚕蛹——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才能羽化成蝶,这样一个意象在这里就隐喻了为了爱情宁愿作茧自缚、画地为牢的

忠贞,并且也希望这样忠贞的爱情最终能够“羽化成蝶”。而蜡炬生命的燃烧,既包含了无尽的悲情,同时也隐喻了对光明的追求,对飞蛾扑火的期待。

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了一种反讽的意味。从表面意义来看,两句诗是说主人公对所爱之人的相思如春蚕吐丝一样绵绵不尽,至死方休;因相思而留下的痛苦泪水如蜡油燃烧,泪尽而逝。“至死方休”“泪尽而逝”,这种无可奈何的悲情如泣如诉。但是更深入地咀嚼诗句,不难体味出诗句对这种“至死方休”“泪尽而逝”的反诘之意,那就是虽知无力回天,但仍固守信念、执着追求。表层的是对“至死方休”“泪尽而逝”结局的被动接受,深层的也蕴含了希望“羽化成蝶”、期待光明的主动追求,以及对“至死不休”“泪尽不逝”的执著。这种反讽传达出的是对爱情既无可奈何又固守信念,既绝望痛苦又热烈执著,既凄怆伤感又义无反顾的感情。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意思是说相思之人早晨梳妆打扮照镜之时,猛然发现鬓发早衰,容颜憔悴,故而心生愁苦之情。究其原因,其实是晚上因相思之苦而辗转难眠,所以导致鬓发早衰。该句“但愁”颇具反讽意味。按照诗句字面意思来理解,“但愁”是“只愁”之意,只为鬓发早衰、容颜憔悴、青春难再而愁。但实际上,此“愁”之根源则在于相思之情难以纾解,爱情理想难以实现,才会如此痛苦煎熬。白日里因容颜憔悴而忧愁痛苦,黑夜里又因忧愁痛苦而容颜憔悴,如此循环往复。那么,“但愁”就不是“只愁”之意,而恰恰是指“不只为此而愁”。这种反讽,画尽相思之苦。

下句“夜吟应觉月光寒”中“应”是“揣度、料想”之意,其意是说相思之人想象对方也和自己一样的痛苦忧愁,夜不能寐,所以吟诗遣怀,但由于愁绪浓重,无从排遣,立于月夜之中,只觉形单影只,更感周遭凄清,月光寒冷,相思愁怀反而更加深重。“月光”在这里运用了广寒宫的典故,隐喻了所爱之人就像月宫中的嫦娥一样孤寂愁苦。这种推己及人的想象,活画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切。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蓬山”“青鸟”都是典出自中国古代神话。“蓬山”是指传说中的东海仙山蓬莱山,可以隐喻所爱之人的居住之地;“青鸟”是神话中三足神鸟,相传是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隐喻为主人公传递音信之人或事。两句诗表面意思就说所爱之人的住处离这里并没有多少路途,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能够殷勤地替主人公去探望情人。从字面上的理解来看,似乎充满了别后相聚的欣喜和希望,大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但是该联的暗指意义却和字面意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讽意味。既然蓬莱仙山是仙人所居之地,是人们想象中的虚无飘渺的仙境,那么怎么会是凡人可望而可及的呢?既然青鸟是神界中信使,那么怎么可能充当人间传递音讯的使者呢?所以该联的言外之意表达的就是音容渺茫、相聚无期的绝望之情。一种因阻隔重深而实难相见的幽怨之情、愁苦之意,经由“无多路”的欣喜与咫尺千里的悲怆的鲜明反讽,传达得更加力透纸背,形成了诗歌极大的张力。

这两句诗所传达的意思和李商隐另外一首《无题》诗的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是一致的,都表达了主人公与所爱之人无法相见的爱情和重重的“间阻之慨”。清代何焯品评该联“末路不作绝望语,愈悲”,一语道出了这两句诗中反讽意味。

全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两个有情人是否最终得见读者不得而知。诗歌至此留下一片空白的余地,从而任由读者自由联想。全诗以“无题”始,以无果终,正好两两相对、相互照应,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综观全诗,首联写相见之难、别离之痛,爱情始终遭受无尽的折磨;颔联则明确表示彼此之间的相思之情如同蚕丝一般延绵不尽,任何离别的磨难都不能使之中断,写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坚守;颈联则刻画了主人公因相思之痛而昼夜愁苦乃至容颜憔悴的情景,并推己及人,表

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尾联表面峰回路转,似乎蓬山不远,相见可期,但实际上却又陷入了一种更加痛苦绝望之境。全诗运用了大量含有隐喻、含混、悖论、反讽等意味的词句,这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极大的艺术张力。运用这种语义批评的方法,极大地拓展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区蕴珊.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新批评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8):174-175

[2]徐克瑜.爱情体验与人生经验的相互融通—李商隐《无题》诗的细读还原批评[J].语文学习,2009,(Z1):130-133.

[3]冯永朝.绝望与渴望 痛苦与坚忍——细读李商隐《无题》[J].黑河教育,2011,(11):54-55.

刘秋月,湖北襄阳四中教师。

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语义批评解读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刘秋月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9年第9期刘秋月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新颖、手法多变,思想精微、意蕴丰富。该诗通过东风、春蚕、蜡炬、晓镜、蓬山、青鸟等意象,委婉曲折地写出了一种感情真挚、缠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p0t9pen84oweh0q68m0sr9z0p08p00o2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