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暮江吟》
一、导入。
1.公元822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暮江吟》(板书)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2.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 3.如何理解题目 “暮江吟”? 二、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日暮 瑟瑟 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三、初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听示范朗读。
3. 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第 1 页 共 5 页
4.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5.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四、精讲古诗
(一)读古诗前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1.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2.诗意:夕阳的余辉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3.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二)读古诗后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
2.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啊,树上的露珠就像珍珠一样,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三)你能说一说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第 2 页 共 5 页
五、主旨概括:《暮江吟》通过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表达了作者愉悦轻松的心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学习《题西林壁》
一、导入
1. 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我们领略过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壮观,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苏轼诗中描写的庐山。
2.板书课题《题西林壁》,如何理解题目 “题西林壁”? 3.介绍苏轼。 二、初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听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3.小组比赛读,教师点评。 三、精讲古诗
(一)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1.“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2.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3.诗意: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远近高低各不同
1.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庐山,样子会有变化吗?
2. 诗意: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二)读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