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同样是教育成果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场与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教育理论研究。不少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而且教育行政单位还将教师的教学论文的数量作为教师评选先进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这对教师争相发表论文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发表教育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良,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的教师为了个人荣誉或者职称晋升不得不粗制滥造,人云亦云地说一些让自己脸红的套话,这也是好多教师都遭遇过的为难。
在本次的国培教育中,快乐的看到我们的教育专家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建议,他告诫我们教师不要再写那些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的教学论文了,这些工作还是让我们的教育专家去作。他建议我们教师最好记叙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方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也就是建议我们教师写教育叙事。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表达教育故事〞的方式,甚至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我们这里的不少教师很愿意承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那么,教育叙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的解释是:表达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它为我们提供的是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教育素材,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而教育叙事就不是教育成果那?
第 1 页 / 总共 3 页
就实际效果来看,教育叙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拟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表达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良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表达教育事件来改良、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更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成果。 教师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种教研活动,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良〞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时机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良〞、“教学重建〞的考虑。我们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第 2 页 / 总共 3 页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方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根本理念是:第一,“表达〞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表达〞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教育研究者而言,
“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他们可以提供第一手的教育素材。
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第 3 页 / 总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