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对负数的概念有所了解,知道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通过对温度计的认识活动,学习了用负数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掌握正数、负数的概念程度参差不齐,结合实际正确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正、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通过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引入负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此,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第四环节: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第五环节: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观察中国地图,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吐鲁番盆地地狱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出示上图,提出问题: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 (2)你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
(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
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温故引入,也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效果:
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问题:
答对 答错 不回答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一队 第二队 答题情况 如果答对题所得的分用正数表示,那么你能用正负数表示每个代表队答题得分的情况吗?试完成下表: 练习:1.把消费
价格比上年上涨4.8%记为+4.8%,那么下跌0.6%记为 .
2.零上温度1℃记为+1℃,零下温度5℃记为 . 3.生活中你见过其他用负数表示的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一队 第二队 答对题的得分 +6 答错题的得分 -2 未回答题的得分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