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闻学毕业论文《论共情和应变能力在记者采访中的作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 要

本文基于新闻采访中共情方式展开论述,通过对共情概念的综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集中分析了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动程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了细节分析,对当代新闻记者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心理学方式对新闻采访的影响,运用新闻学、心理学等知识,采用文献调研、采访事例分析的方式对新闻采访中共情的心理变化做出了深刻的理论探究。

关键词:共情;应变能力;记者采访;

ABSTRACT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s love the way the news unfold discours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empathy review,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troke in news interviews, and carried through a number of concrete exampl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ntemporary news reporters to make an analysis and proposed ways to influence news coverage of psychology, the use of journalism, psychology and other knowledge, literature research, interviews, analysis of the way of news stories CCP interview situation psychological changes made profound theoretical inquiry.

Keywords: Empathy;Strain capacity ;Reporter;Interview

1

目 录

中文摘要 ………………………………………………………………………… Ⅰ 外文摘要 ………………………………………………………………………… Ⅱ

绪论 …………………………………………………………………………………1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共情的概念和产生机制 ……………………………………………………… 1 (二)采访中的共情…………………………………………………………… 2 (三)采访中的共情和应变研究

二、采访中如何正确共情………………………………………………………… 4 (一)采访活动中共情的心理动程概述……………………………… 4 (二)注重首因效应 善于倾听…………………………………………………5 (三)做好案头工作 关注受访者的情绪………………………………………6 (四)从细节入手 寻找突破口…………………………………………………7 三、共情在采访中的作用……………………………………………………………8 (一)社会心理学中共情在采访中心理动程的作用………………………… 9 (二)共情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形成良好心理互动,建立融洽关系……10 (三)共情有助于记者获得丰富、细腻、深刻的信息与感受………………10 四、共情能力的培养……………………………………………………………… 11 (一)克服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12 (二)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12 (三)准确表达对谈话嘉宾深表理解的能力……………………………… 12 五、应变能力在采访中的应用………………………………………… 13 (一)克服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13 (二)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13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16 后记 …………………………………………………………………………… 17

2

绪 论

随着现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有效的信息,成为采访者采访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闻采访尤其是深度新闻的采访中,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流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采访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人际关系互动过程的浓缩,采访者和受访者就是活动中的一对互动因素,更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交往的行动,即心理作用是通过某种交往动作进行传递并外化的,所以心理因素在采访活动中始终是不可忽视的。而目前许多采访者对于受访者的心理状态把握得并不好,导致采访过程进行得不顺利或一些有用的信息、并不能够完整地被获取。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就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新闻采访中共情的作用。

在新闻采访中不注重心理因素,导致受访者和采访者之间的心理错位,让新闻采访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心理学中的“共情与随机应变”概念融入到采访活动中,来展示采访双方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交心”的过程。立求找到两学科的交叉点,寻找采访活动中双方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使采访者的采访效率最优化。此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尽量搜集权威全面的参考资料,并做到有的放矢、分门别类,务必做好文献整理、分类、消化、运用的工作。总之,本论文在心理学与新闻学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点和面结合、理论和实例相结合,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共情的概念与产生机制

对于共情的研究有很多,Trevarthen.Kokkinaken和Fiamenghi(1999)的研究表明,婴儿对他人哭泣、痛苦表情的认知理解要远远晚于对这些状态的反应。Marsh和Ambady(2007)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恐惧、痛苦等)的辨别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婴幼儿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共情的。共情在发展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被称为是共鸣、共感、神入等,在移情的定义上有很多的不同看法。19世纪的德国科学家、心理学家利普斯对共情做出了解释,把物、我、他作为认识领域中的三部分。人们的感性的知觉用来理解物,内部的知觉用来理解自我,

3

而共情才是用来理解他者的自我(廖策权,1998)。190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铁钦纳(Titchener)首先用英文empathy来指代共情,他认为共情是通过用心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识别他人情绪情感的过程。随后,对于共情的定义,由于认识角度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学者强调从认知的角度来定义共情,也有从情绪情感的角度来定义共情,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则是Cohen和Strayer(1996)提出的共情定义,“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或内容以及分享他人情感体验的能力”。因为这一定义强调了认知共情(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与觉察)和情感移情(分享他人的情感体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的融合,使对共情的考察更加全面和深入。

虽然目前对共情的定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共情分作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个部分来研究。即共情是指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或内容的认知、理解与共鸣。按照对共情的这些诠释,笔者认为本文中,记者采访中的共情可以理解为:在新闻采访中采访者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心理过程。共情是一种能力,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二)采访中的共情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深入受访者的内省世界,做到与受访者之间的情感流通。对于成功的采访,并非采访内容上的表面交流,而是受访者与采访者心与心之间的沟通,要求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面。

情感移入式倾听是最好的倾听方式,这样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把一些情感给予对方。一个倾听者,应该把自己的情感暂时放下,在对方的情感世界里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这样才能获得真心话。

(三)采访中的共情和应变机制

现在关于新闻采访的一些论文和著作,,《新闻采访学》、《新闻心理学》这两大学科的交叉点研究的比较多,现在还没有专业的论述。武汉大学罗以澄的《新闻采访学新论》的一些观点、中国传媒大学刘京林《新闻心理学》都有这方面的表述,不过还是浮在表面。罗刚的《浅析采访主客体间的心理互动》针对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专业性;其它论文中对于“移情”和“共情”的定义更有所混淆,采访中的“移情” 并非是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传统定义,而是相通于社会心理

刘京林主编《新闻心理学原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4

学家罗杰斯所提出的“共情”,高颖敏的《移情和应变能力在记者采访中的作用浅析》谈到了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心理细节,但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他一些学者更多地是从更加专业的领域探讨了心理因素控制,比如卜庆萍的《浅析纪录片的采访对象心理及把握》、王玲的《移情在新闻活动中的作用》中讨论了播音中的移情,论文多在举例分析中流于表面,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但是缺乏普遍应用的意义。 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关于新闻采访心理方面的研究往往是缺乏深入性的,对于对于移情和共情的研究有所混淆,没有注重心理变化的细节,没有心理学的研究基础,研究的范围不广,局限于播音等专业,没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这些都是国内对于新闻采访心理方面研究的缺陷。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我采取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在考察新闻学、新闻采访学、心理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在采访探索上,通过对记者和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因素控制的研究,涉及了具体的技巧、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塑造采访主体与采访客体之间的关系,帮助采访活动顺利地进行。这也是用心理学共情现象分析新闻采访的意义所在。

二、“共情”在采访过程中的运用

(一)采访活动中共情的心理动程概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从无到有,慢慢建立的,中间要经过很长的磨合期,也是人在社会上的一种情感交换。因此注意到,在采访的过程中往往是人际互动的一种状态;采访者在采访的时候以新闻事实为中心的获取与给予的矛盾中孕育的;受访者跟记者之间相互感知、情感交流、理性沟通之后的产物。②采访时采访对象和采访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认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进程。以上与奥尔特慢和泰勒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气连枝。在这种从内到外的角度来分析,情感交流、情感探索、定向和稳定的几个不同的阶段。从熟悉到陌生的变化实际上是双方心理状态发展的变化,双方内心的心理共鸣。

当受访者与采访者之间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时候,关系处于一种零状态。两者之

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也没有情感的交流。双方开始注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被确立。从谈话开始便有了直接的接触。一般情况下,接触是表面性的,根本不涉及情感的部分,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的开始。

在沟通深入以后,对方互相之间的一些心理领域被打开。在情感契合度较高之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89页 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第284页

5

新闻学毕业论文《论共情和应变能力在记者采访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基于新闻采访中共情方式展开论述,通过对共情概念的综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集中分析了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动程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了细节分析,对当代新闻记者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心理学方式对新闻采访的影响,运用新闻学、心理学等知识,采用文献调研、采访事例分析的方式对新闻采访中共情的心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amb83v728mpoj7ocb09o8y29wt5t00z3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