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内容主旨】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以来分裂割据的格局,重建了大一统的政权。隋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乃至二世而亡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创立等基本史实;认识大运河开通的背景与影响。
2、初步学会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此方法评价隋炀帝;通过分析隋朝大运河和粮仓分布示意图,初步掌握分析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赞赏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巩固统治,为后世繁荣奠定基础所作出的贡献;认识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对隋朝国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特
征以及发展趋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分裂割据,但分裂中蕴含统一的因素,江南经济的开发、民族融合的加强、广大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的愿望,推动着统一的到来,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链接。
环节二:隋文帝的统一与统治
围绕隋文帝,讲述其推动统一、巩固统治的历史故事;呈现隋朝统一地图,从直观上加深对隋朝统一的认识;展示含嘉仓示意图,突出其规模和管理细致,使学生认识隋初的统一与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梳理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突出其按门第高低授官、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的局限性,讲述隋文帝开创科举制,按才学高低授官、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有针对性地改变了选官制度的局限性,呈现后世对科举制的评价,体现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呈现表格,从措施和影响两方面整理隋文帝的主要功绩。
设计意图:本环节叙史见人,以历史人物的鲜活,带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历史遗存,从中汲取相关历史信息,体验集证辨据的历史学思想方法;教师向学生示范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环节四:隋炀帝与大运河
出示隋朝疆域图、隋朝大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旧唐书·李勣传》、皮日休的《汴水铭》、杨广《泛龙舟》等史料,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大运河的大致走向和规模,分析粮仓分布的特点;出示大运河开凿过程中人力使用情况表和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让学生认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的滥用民力,提问“你怎么评价隋炀帝?”;呈现表格,整理隋炀帝在位时其他的措施及影响,让学生认识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对隋朝国力的影响,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大运河示意图,初步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多种形式的材料,引导学生体验从艺术作品、数据史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历史学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教师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解释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环节五:总结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隋朝创建了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开创了隋唐政治新格局,大运河的开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升华主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结合本科所学内容,从“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的视角谈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参考资料】
1.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刘毅 《晋书·刘毅传》 2.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3. “商旅往还,船乘不绝”——《旧唐书·李勣传》
4.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皮 日休《汴水铭》
5.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隋)杨广《泛龙舟》
6.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7.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8.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唐)吴兢《贞观政要》
9.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 灭。” ——《旧唐书·李密传》
10. 亩田。
——(唐)罗隐《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