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在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 ) A.司马迁 B.屈原 C.李白
D.苏轼
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其典型作品是( ) A. 《红楼梦》 B. “三言二拍” C. 《聊斋志异》 D. 《水浒传》 3.明代小说繁荣,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由此可见。明代小说( )
A. 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B. 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4.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 A. 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 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 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5.汉代司马相如写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些名句体现的写作风格是( ) A. 雄奇豪放、瑰丽绚烂 B. 气势恢宏、辞藻华美 C. 清浅婉约、不避俚俗 D. 格律严整、沉郁顿挫
6.先秦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文学的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第1页/共6页
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 )
A. 中原 B. 齐鲁 C. 楚地 D. 巴蜀 7.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汉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B. 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 主要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D. 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8.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 A. 舞台语言通俗易懂B. 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 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 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9.《窦娥冤》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其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 成为剧作名家关汉卿的代表作B. 融合宋金表演艺术把元曲推向顶峰 C. 讴歌反抗精神提出了民主思想D. 强烈的揭露了民间疾苦、统治黑暗 10.清代小说在描摹人情世故方面有着成功的表现。下列作品,属于此列的是( ) 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 11.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明晦时,唯凭针盘而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C.甘肃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第2页/共6页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12.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者都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成熟 ②《诗经》以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为创作态度
③诗经中“风”是最精华的部分 ④“楚辞”是一种新的散文体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用突火枪抵御西夏的进攻B. 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C. 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D. 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14.南宋时期,词体渐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文学的主导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教育的发展,民众素养提高B. 科举制度完善,诗词受到重视 C. 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D. 印刷技术进步,文化广泛传播
15.《咏金陵》一诗云:“钟山毓秀似蟠龙,凿岭埋金又如何。紫金王气生六朝,逸仙更在陵中卧。”题目中的“金陵”和诗中的“钟山”是指( ) A. 南昌 B. 武昌 C. 南京 D. 上海
1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第3页/共6页
C.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7.(题文).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 以事件为中心 B. 以人物为中心 C. 以年代为中心 D. 以制度为中心
18.(题文)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成就有( ) ①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②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③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④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9.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 A. 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B.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 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 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20.鲁迅曾对明清小说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
A. 《封神传》、《三国演义》B. 《水浒传》、《红楼梦》 C. 《西游记》、《聊斋志异》D. 《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第4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材料一 曲不离词,词不离曲,相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到了宋
第5页/共6页
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
1.B2.B3.A4.A5.B6.C7.C8.A9.D10.A11.C12.D13.B14.C15.C16.B17.B 18.D19.B20.C
21.(1)原因: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3)认识:逐渐世俗化、通俗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或商品经济发展)。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