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XXXXX—XXXX
为反映地质条件和土层厚度与Is、Ic参数的关系,将上述单位变形量除以土层的厚度H(mm),称为该土层的比单位变形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I's?Is?ss (附7-5) ?H?hs?HIc?sc (附7-6) ?H?hc?HI'c?式中I's、I'c——水位升、降期的比单位变形量(1/m)。
在已知预期的水位升降幅度和土层厚度的情况下,土层预测回弹量或沉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ss?Is??h?I's??h?H (附7-7) sc?Ic??h?I'c??h?H (附7-8)
式中 ss、sc——水位上升或下降?h(m)时,厚度为H(mm)的土层预测沉降量(mm)。 C.1.3 为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在水位升降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土层变形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st?s??U (附7-9)
U?1?U?1?9N1?25N?N(e?e?e??) (附7-10) 2?92528?2CV4Ht (附7-11)
式中 st——预测某时刻t月以后的土层变形量(mm); U——固结度(%);
t——时间(月); N——时间因素;
CV——固结系数;压缩时为CVC,回弹时为CVS(mm/月);
2
H——土层的计算厚度,两面排水时取实际厚度的一半,单面排水时取全部厚度(mm)。 注:CV单位一般用cm/s,换算关系为1cm/s=2.59×10mm/月。
2
2
8
2
28
DB11/ XXXXX—XXXX
D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活动断裂的调查
D.1 活动断层的宜按表D.1进行调查:
表D.1 活动断裂的调查表
断层名称 地理位置 调查点编号 大地坐标 基本特征 经度(o): 纬度(o): 断 层 性 质 时 代 产状(o) 位移(m) 活动性质 走 向 水平位移 □ 正断层 走 向 走 向 倾 向 倾 角 倾 向 倾 角 □ 逆断层 倾 向 □ 走滑断层 垂直位移 □正-走滑断层 倾 角 其它 □逆-走滑断层 野 外 地 质 调 破 下盘 上盘 时 代 岩 性 产状(o) 时 代 岩 性 产状(o) 查 碎 带 断层的地地貌表现 剖 面 示 意 图 基本特征 评估技术负责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29
DB11/ XXXXX—XXXX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滑坡调查、分类及评价
E.1 滑坡宜参照表E.1进行调查。
表E.1 滑坡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1 评估区的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斜坡形态、坡度、相对高度及其变化,沟谷发育和河岸冲刷情况、堆积物及地表水汇聚情况以及植被发育特征 滑坡评估区 2 评估区的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易滑地层分布及变化、地震活动情况及外动力地质现象,调查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 评估区的气象水文条件:调查和搜集气象和水文地质资料 4 评估区的人类工程活动及发展规划等 1 滑坡体的地质结构: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主控结构面发育特征、岩体完整性、软弱夹层性状及含泥含水情况等 2 形态与规模:滑坡体的平面、剖面形状,长度、宽度、厚度等几何要素及分布高程 3 边界特征: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滑床的露头特征等 4 表部特征: 后缘洼地、台坎、平台、前缘鼓胀、侧缘剪胀等表部微地貌形态特征,滑坡裂缝滑坡体 的分布、方向、长度、宽度、产状、力学性质及其它变形特征 5 滑体内、外建筑物与树木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井泉、水塘渗漏或水量的变化、地表水系和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6 滑面或软弱面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必要的钻探等,调查滑坡体软弱层(带)的发育特征、滑面(带)的层数、形态、埋深、连通性、物质成分、胶结状况,滑动面与其它结构面的关系 7 变形活动特征:访问调查滑坡发生、发展特点、滑动的方向、滑距及滑速,分析判断滑坡变形活动阶段及其滑动方式、力学机制和目前稳定状态 1 自然因素:地震、降雨、洪水、侵蚀、崩坡积加载等与滑坡发生发展关系 滑坡影响因素 2 人为因素:森林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建筑加载、矿山采掘、不合理切坡、震动、废水随意排放、渠道渗漏、水库蓄水等 3 综合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 1 滑坡发生发展历史,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现状和历史情况 滑坡危害 2 分析与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和滑坡发生后可能成灾范围及灾情 3 调查和预测滑坡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及损失的历史和现状情况 滑坡防治 1 调查当地已采取的应急预防减灾措施、防治工程及其投资情况和效果 2 调查当地防治滑坡灾害的勘查、治理、监测等经验 E.2 滑坡调查可按表E.2进行填写。
30
DB11/ XXXXX—XXXX
表E.2 滑坡调查表
名称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滑坡类型 滑坡时间 □ 老滑坡 □ 现代滑坡 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滑体性质 □岩质 □变形体 □土质 微地貌 地震烈度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水 文 最大时 坡角 (°) 洪水位(m) 坡形 □凹 □凸 □平 □阶 宽度(m) 厚度(m) 2县(区) 乡(镇) 村 地理位置 经度: ° ′ ″ 纬度: ° ′ ″ 坐标(m) X: Y: 高程(m) 坡顶 坡脚 □自然 □工程 □顺层 □切层 □松脱 □推移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产状 构造部位 地下水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地质 环境 滑坡环境 自然 地理 环境 原始 斜坡 时代 岩性 降雨量(mm) 年 均 坡高 (m) 最大日 枯水位(m) 斜坡结构类型 滑坡相对河流位置 □凹岸 □凸岸 控滑结构面 类型 产状 坡角(°) 长度(m) 面积(m) 体积(m) 3坡向(°) 外形 特征 平 面 形 态 剖 面 形 态 □凸形 □凹形 □平直 □阶梯 □符合 滑 床 特 征 块度(cm) 岩 性 时 代 产 状 □半圆 □矩形 □舌形 □不规则 滑 体 特 征 岩 性 结构 滑坡基本特征 地表环境 现 状 变 形 迹 象 □ 拉张裂缝 □ 剪切裂缝 □ 地面隆起 □ 地面沉降 □ 溜滑 □ 树木歪斜 □ 建筑变形 影地质因素 岩体完整程度: 地下水 特征 形 态 埋深(m) 倾向(°) 结 构 碎石含量(%) 倾角(°) 厚度(m) 滑带土名称 滑带土性状 滑 面 及 滑 带 特 征 埋深(m) 露 头 补给类型 □降雨 □地表水 □融雪 □人工 □上升泉 □下降泉 □湿地 □旱地 □水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名 称 部 位 特 征 初现时间 31
DB11/ XXXXX—XXXX
响因素 地貌因素 物理因素 主控结构面与滑坡体滑动方向关系: 滑坡体内软弱层的存在及其性质: □斜坡陡峭 □坡角遭侵蚀 □超载堆积 □风化 □胀缩 □累进性破坏造成的抗剪强度降低 □洪水冲蚀 □水位陡涨陡落 □削坡过陡 □坡脚开挖 □坡后加载 □蓄水位降落 □植被破坏 □爆破振动 □渠塘渗漏 □灌溉渗漏 □暴雨 □地震 □工程活动 □降雨 □地震 □人工加载 □坡脚扰动 □坡体切割 □风化 □卸荷 □爆破振动 其它 □稳定 □基本稳定 □欠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基本稳定 □欠稳定 □不稳定 已经造成危险 潜在 威胁 危害对象 危害人员(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人为因素 主导因素 稳定性分析 发展趋势状况 目前稳定状况 复活诱发因素 威胁对象 威胁人口 威胁资产(万元) 防治建议 平面图 滑坡示意图 剖面图 □避让 □裂缝填埋 □加强监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坡面防护 □反压坡脚 □支挡 □锚固 □灌浆 □植树种草 □坡改梯 □水改旱 □减少振动 单位(章) 填表人: 负责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E.3 滑坡可按表E.3进行分类。
表E.3 滑坡按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分类表
类 型 亚 类 滑坡堆积体滑坡 崩塌堆积体滑坡 土质滑坡 黄土滑坡 粘性土滑坡 残坡积土滑坡 人工堆填土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近水平层状滑坡 破碎岩石滑坡 变形体 危岩体 特 征 描 述 由滑坡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表面或堆积体内软弱面滑动 由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表面或堆积体内软弱面滑动 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 由各种成因的粘性土组成为主 由花岗岩风化壳、沉积岩残破积土等构成,浅表层滑动 由人工填筑的堤坝和场地以及弃渣堆场等物质为主形成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或裂隙面滑动 由基岩构成,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坡外的一组软弱结构面滑动 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小于等于10° 由基岩构成,但滑体内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松散,呈碎裂结构 由基岩构成,岩体受多组软弱结构面控制,存在潜在滑坡 32
岩质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