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奥赛经典
B内有一导热的、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活塞C 、D为不导热的阀门。起初,阀门关闭,A内装有压强P1 = 2.0×105Pa ,温度T1 = 300K的氮气。B内装有压强P2 = 1.0×105Pa ,温度T2 = 600K的氧气。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以
则V1∶V2 = 。(假定氧气和氮气均为V1和V2分别表示平衡后氮气和氧气的体积,
理想气体,并与外界无热交换,连接气体的管道体积可忽略)
10.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水平放置的容器分隔成A 、B两部分,其体 积之比
如图1—25所示。起初A中有温度为127℃ ,压强为1.8×105Pa的空气,VA ∶VB = 2∶1 ,
B中有温度27℃ ,压强为1.2×105Pa的空气。拔出销钉,使活塞可以无摩擦地移动(不漏气)。由于容器缓慢导热,最后气体都变成室温27℃ ,活塞也停住,求最后A中气体的压强。
11.如图1—26所示,A 、B 、C三个容器内装有同种气体,已知VA = VB = 2L ,VC = 1L ,TA = TB = TC = 300K ,阀门D关闭时pA = 3atm ,pB = pC = 1atm 。若将D打开,A中气体向B 、C迁移(迁移过程中温度不变),当容器A中气体压强降为Pa′= 2atm时,关闭D ;然后分别给B 、C加热,使B中气体温度维持Tb′= 400K ,C中气体温
。 度维持Tc′= 600K ,求此时B 、C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连通三容器的细管容积不计)
12.如图1—27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 ,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T0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 ,右边容器内为真空。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3
的温度。(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RT ,其中R为摩尔气体常量,T为气
2
体的热力学温度。)
13.如图1—28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距离为d ,在板上开个小孔,电容器固定在一绝缘底座上,总质量为M ,有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极板的最小距离为
d
,2
求此时电容器已移动的距离。
14.一个质量为m ,带有电量-q的小物体,可在水平轨道OX上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壁,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OX正方向,如图1—29所示,小物体以初速v0从x0点沿Ox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的作用,且f<qE ;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
整体法第11页(共13页)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
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
15.如图1—30所示,一条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 ,方向是水平的,已知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偏角为α时,小球处于平衡。求: (1)小球带何种电荷?小球所带的电量;
(2)如果使细线的偏角由α增大到φ ,然后将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则φ应为多大,
才能使在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16.把6只相同的电灯泡分别接成如图1—31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两电路均加上U等于12V的恒定电压,分别调节变阻器R1和R2 ,使6只灯泡均能正常工作,这时甲乙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P1和P2 ,试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17.如图1—32所示,在竖直方向的x 、y坐标系中,在x轴上方有一个有界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 ,x轴的下方有一个向里的匀强磁场,场强为B 。现从A自由释放一个带电量为-q 、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从B点进入电场,从C点进入磁场,从D点开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 、C
、(0 ,y2)、(-x ,0),求D点的纵点的坐标分别为(0 ,y1)
坐标y3 。
参考答案 1、(1 +
m
)g M
2、ABC 13、mg
2
4、
t034m+M M5、19mAgR 6、290m 7、μ(M+m)g
ML2+mL12ml
,W = μmgl M+m
整体法第12页(共13页)
8、s =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
9、4∶1
10、1.3×105Pa 11、2.5atm
27
12、h =H ,T =T0
55
13、
mg 4M
2
2qEx0+mv0
14、
2f
15、(1)正电,c =
mg
tanα ,(2)φ = 2α E
16、P1 = 2P2
1m2gqE
x) 17、y3 =-(?22-y1-mg2qB
整体法第13页(共13页)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
二、隔离法
方法简介
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赛题精讲
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2—1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且F1>F2 ,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F1
B.F2 C.
F?FF1+F2
D.12
22
解析:要求物体1和2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把其中一个隔离出来分析。先以整体为研
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F2 = 2ma ①
② 再以物体2为研究对象,有N-F2 = ma
解①、②两式可得N =
F1+F2
,所以应选C 2
例2:如图2—2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 ,A上再放一物体B ,A 、B间有摩擦。施加一水平力F于B ,使它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A相对于桌面( )
A.向左动 B.向右动 C.不动 D.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判断 解析:A的运动有两种可能,可根据隔离法分析
F
设AB一起运动,则:a =
mA+mB
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 = μmBg 以A为研究对象:若fm≥mAa ,即:μ≥若μ<
mA
F时,AB一起向右运动。
mB(mB+mA)g
mA
F ,则A向右运动,但比B要慢,所
mB(mB+mA)g
以应选B
例3:如图2—3所示,已知物块A 、B的质量分别为m1 、A 、B间的摩擦因数为μ1 ,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2 ,m2 ,
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 、B一起运动而B不至下滑,力F至少为多大?
解析: B受到A向前的压力N ,要想B不下滑,需满足的临界条件是:μ1N = m2g 。
隔离法第1页(共13页)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
设B不下滑时,A 、B的加速度为a ,以B为研究对象,用隔离法分析,B受到重力,A对B的摩擦力、A对B向前的压力N ,如图2—3甲所示,要想B不下滑,需满
g
足:μ1N≥m2g ,即:μ1m2a≥m2g ,所以加速度至少为a =
μ1
再用整体法研究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2(m1 + m2)g = (m1 + m2)g = (m1 + m2)a
1
所以推力至少为:F = (m1 + m2)(+ μ2)g
μ1
例4:如图2—4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和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问A与B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解析: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现在细绳有无形变无法确定。所以从产生原因上分析弹力是否存在就不行了,应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
隔离A和B ,受力分析如图2—4甲所示,设弹力T存在,将各力正交分解,由于两物体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
mgAsinα = T + fA ① mgBsinα + T = fB ②
,则: 设两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B ,
fA = μANA = μAmAgcosα ③ fB = μBNB = μBmBgcosα ④ 由以上①②③④可解得:
T = mAg (sinα—μAcosα)和T = mBg (μBcosα—sinα) 若T = 0 ,应有:μA = tanα ,μB = tanα
由此可见,当μA = μB时,绳子上的弹力T为零。 若μA≠μB ,绳子上一定有弹力吗?
我们知道绳子只能产生拉力。当弹力存在时,应有:T>0 ,即:μA<tanα ,μB>tanα 所以只有当μA<μB时绳子上才有弹力。
例5:如图2—5所示,物体系由A 、B 、C三个物体构成,质量分别为mA 、mB 、mC 。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车C上,小车C在F的作用下运动时能使物体A和B相对于小车C处于静止状态。求连接A和B的不可伸长的线的张力T和力F的大小。(一切摩擦和绳、滑轮的质量都不计)
解析:在水平力F作用下,若A和B能相对于C静止,则它们对地必有相同的水平加速度。而A在绳的
张力作用下只能产生水平向右的加速度,这就决定了F只能水平向右,可用整体法来求,而求张力必须用隔离法。
取物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地为参考系,受重力(mA + mB + mC)g ,推力F和地面的弹
隔离法第2页(共13页)